“一条虫子”的反思
此刻的我,辗转难眠,回想起毕业一年多以来,却忽惊愕于自己的成长。
很多次,面对抉择,面对朋友间的相处,面对家人的矛盾,现在的我不再像当初那样意气用事,冲动任性,反而考虑事情更长远,更全面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长大?长大意味着什么?
前两个月,一个认识的小伙伴,是我表妹的同窗好友,我们管她叫豆芽。挺热心的一个小姑娘,尽管一开始时候印象不是很好,但相处时间长了,慢慢的觉着她的好。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很奇妙。
一个人,也许你刚开始对她的印象非常好,一旦他说了一些让人听着很刺耳的话,或者做了让人觉着不舒服的事,那么你对他的印象便会大打折扣。即使他对你的好依旧,你对他反而会越走越远,保持的距离便会渐渐加大。
相反,若是一个人,给你的最初印象并不是那么好,甚至还有些坏,一旦他偶有的一个举动,让你觉着他这个举动特高尚,超nice。那么,你对他前后的印象往往会截然不同,大为改观,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是云泥之别。
豆芽就是这样一个人。
刚开始时受不了她对食堂的任何一个饭菜都会问“你那个菜多少钱?我这个多少钱?今天这个阿姨给我打好少,下次再也不再她那里打了?”可能对于已经进入社会一年的我,再看待她才毕业的学生来说,觉得她这样的行为很幼稚。转念一想学生时代的我不是也和她一般斤斤计较吗?我们的想法变了,只是因为我们的地位变了。我们不因自己想法的改变,态度的改观就去否定别人,指摘别人,贬低别人,这样做同时也是在否定自己,贬低自己。尊重,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对任何人都应该是时刻存在的。这就是生活!
当我对她这一行为不太习惯的时候,当我觉得她是如此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时候,我与她只是认识而已,只是相处几个月罢了,能处好就处好。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所以,能交一个朋友便交一个朋友,至少不要成为敌人吧。所以我努力习惯让自己融入她们,努力回想起大学时代同样如此的我。对食堂阿姨的抖勺功瞠目结舌,咬牙切齿。
对她的改观,直到一次我的饭菜里出现了一条菜青虫,绿色的还泛着黄白黄白的颜色。现在想起来胃里一阵恶心,但当时,面对这样一个“不速之客”我竟然极其冷静,扒开饭菜不吃那个菜,吃另外的菜。她们叫我换,我说不用了,又不是不能吃。而且都快吃完了嘛,没必要再去换一盘菜了。
为什么要换呢?因为之前我们一起的一个姑娘因为食堂的菜变味了,她去找阿姨换,阿姨给换了,虽然当时还争执了一番。那时,我还对她的行为赞赏:我们出了钱嘛,自然要吃好吃的,为什么我们要吃坏的呢?
然而,当我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却不如那个姑娘有勇气。却没有向她一般端着盘子直接找阿姨说吃出了一条菜青虫给换盘菜的勇气。并且还心气平和的对着大家说道:没事儿,都快吃完了,没必要嘛。貌似是装着一股清高的样子:人嘛,得饶人处且饶人。没有必要为了菜把自己做成一副菜市场大妈的模样,为了条菜青虫就去与别人喋喋不休,大声争执。
可是,豆芽却认为出现了这种事情必须要找食堂阿姨噢,她们就应该要换。即使阿姨不情愿,说些难听的话,甚至是双方争执起来也必须换。她可能看出来了,我不愿意找阿姨换,拉不下面子又或者是害怕一个人没勇气。她说了好几次要换我都拒绝了,直到她说:“走,我陪你去找阿姨换!”终于,我才说了句:“走嘛!”
最终,阿姨换了,没有发生任何争执。豆芽也只是站在我旁边,面对问题的还是我。
此时,我看到了一个豪情仗义的朋友,一个热心肠的姑娘,一个为了自己不被他人欺负而据理力争的朋友。想当初,自己也同她一般热心肠,一般嫉恶如仇,一般仗义执言。而今,是什么改变了我?是什么让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我,变成了一个能不生事便不生事的人。内心却以为这便是“修养”。
对于此,可能很多人觉得她这样做是对的,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没必要。
虫子很多人都在菜里遇到过,有多少人选择了和她一样,和另一个姑娘一样,不怕与他人为了条“虫子”争吵不休;又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选择沉默不语,大事作小,小事作无。
此刻的我,对豆芽的印象从最初的不好上升到肯定她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侠肝义胆,豪情仗义的朋友!因为后来还发生几件事情令我彻底对她的态度改观,由此而在我心中树立了这样的一个“豆芽。”
回想起曾经如豆芽一般的我,面对而今的我:是什么改变了我?我还是我么?
“一条虫子”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