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叫观后感。
从哪说起呢?
我甚至都想不到该给这篇文字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号。
中午在7楼厕所蹲坑的时候,听到了外面放的哀乐。其实对音乐我是很热爱的,哀乐则不然,我不光不喜欢,而且很讨厌,大概是因为哀乐不属于音乐范畴吧。
哀乐还是在继续播放,显然它不是为了讨我喜欢才出现的。即便它属于音乐,也是担负着特殊的使命的那一种,嗯...姑且称之为让人讨厌的使命吧。
昨晚和大哥去看了电影。
准确的说,应该叫做纪录片。我对纪录片也是不感兴趣的。总是觉得,这种没有起因也有没有结果,更不用提什么高潮部分的电影题材,很容易让人打哈欠。治疗睡眠问题或许它不是最专业的,但是让人产生困意它处理的很轻松。
上面的分析统统是发自内心,所以,也可能是因为不爱看而导致的恶性循环,就是越不爱看就越讨厌,越讨厌就越不爱看,索性就压根不看,只要吐槽这个题材。纪录片在我心里的位置从此就永远低于水平线了。然后呢?我昨天还是跟大哥去看了这部,纪录片。直观地说,还是没头没尾没高潮,和我心中的纪录片没什么差别,只是它记录的内容却让我内心产生了涟漪,不止是一丝,也不到五丝。
好吧没人在乎是几丝。更重要的是纪录片,一部名字为《二十二》的纪录片。去电影院前,我跟大哥说:“收拾包的时候装一小包面巾纸,哭出来你得用。” 大哥听了我的话,拿纸,装包,检查钥匙,下楼,骑车,到电影院,取票,检票。我时间控制的很好。
《二十二》是一些关于被称为“慰安妇”的受害者的采访,以及她们现在的生活状况。
还有,她们的离开。
我觉得“受害者”这个形容及其的贴切。没人曾想到自己某天突然出现在地狱里,可是如果你真的陷身于地狱之中,你要怎么办呢?她们中的每一个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有的选择英勇就义,还有一些,选择了美好的明天。选择美好的明天不是错,背负着的痛苦回忆却不会被理解,此生难以释怀。所以,她们有的接受了采访,还有一些却对这段耻辱绝口不提。我并未经历过此事,所以不一定能完全站在她们的角度考虑。但是我想,面对命运的不公与人言可畏还能选择坚持下去,这不光靠坚强的意志,也是对这美丽的热爱吧。
电影结束后,我和大哥骑车回家,我问她:“如果当年是你,你作何选择?”,她说:“我会宁死不屈,但我理解她们,她们忍辱负重,这样的生活比死亡承受的更多。”。我想了想:“生也好,死也罢,这本不是她们应该去做的选择。虽然有的受害者说出了这段历史,但是还有另一些受害者,她们带着这样的秘密直至入土,人终究是卑微的,我们能做的只是祈求历史不会重演。”
光明与黑暗总是相伴而生,看到了痛苦更应该珍惜幸福。毕竟我们的不幸对这个世界来说,太平凡了。
希望每一个人,怀揣着对美好世界的热爱,幸福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