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就不一样了吗
很多家长和孩子,总是快到期末了就开始紧张,突然发现好多知识漏洞,决定大干一场。但事与愿违,一开始真正复习,发现时间完全不够用。似乎这也需要复习,那也需要复习,心情由当初的激昂澎湃,转化为烦躁不安。
毕竟很多东西复习一遍,是不顶事的,必须要反复几遍。反复次数多了,孩子觉得家长烦,家长觉得孩子笨。家里鸡飞狗跳。
这部分家长和孩子肯定是想取得好的成绩的。可既然想取的好的成绩,为什么平时不复习,一定要期末才安排复习呢?
为什么一到期末,学校作业增多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安排额外的任务给孩子。平时干什么去了?
或许有人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
可我自家两娃就没有安排额外复习,但平时每天都有定量复习之前的学过的语文、英语。
就算期末考试考完了,每天的复习工作照样免不了。孩子也形成了习惯,知道每天必须复习两个单元的生字生词,还需复习古诗词,英语每天复习三个单元,每天都在重复。一到期末,孩子基本没什么感觉,没有任何紧张。
快到期末,我们在家里学习还是老步调,写完作业复习完,就开始阅读。最近这几天读的书也没有比平时少。
每次成绩出来,我都是漠不关心的。因为我知道不会太差,也不会太好。小学90多分,我就满足了。他们也能达到我的要求。只要过程保障了,结果怎会太差,又何必追问结果呢?
有些家长,说孩子一快到考试,就紧张,是否也有我们家长的原因呢?
有可能家长们一到期末紧张,安排学习复习跟平时不太一样,传染给了孩子?有可能,家长们太重试最后的考试分数。考后总在做深刻的做试题分析,一边分析一边埋怨:这怎么还会错呢?不是复习过吗?下次再有大的考试,孩子怎会不紧张。
期末考试一过,觉得孩子学了一学期,累了,应该放松。我个人从来就不觉得学习有多累,舒舒服服吹着空调,优雅的坐在书桌旁,怎么会累呢?要是我们家长都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差事,那孩子只会认为更痛苦。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一天不学一天不看书,心里都空落落的,就不会觉得学习累了。
当然,养成了玩的习惯,学习自然是要人命的。不过咱们想培养出,认为学习是要人命的孩子吗?
期末考试后,就到了暑假,孩子是否要放松了呢?我觉得没必要。学习能有多累,孩子又不用为生计发愁,无忧无虑,养成习惯了,学习是快乐的。有了玩手机玩游戏的习惯,学习当然是痛苦的。
记得去年寒假,我带着我家两娃回安徽老家。我们年三十与初一都没中断学习与阅读,都是固定时间学习的。孩子也养成了习惯。回老家前的一个晚上,两兄弟就开始收拾,计划带哪些书回老家,而不是玩具。
2016年时,带两孩子外出旅游了快两个月。两孩子都是带了好多书走的,有一个大箱子里装的全是书。一到酒店就开始看书,那时他们也就一个四岁,一个五岁。
学习看书本就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只是看孩子有没有养成习惯。
暑假了,不要给孩子放松。每天必须保证固定的学习阅读时间,以充实大脑。不要一个暑假过去,不进反退。
很多家庭还会选择旅游,如果是走马观花,就失去了旅游的价值。大家都有看新闻,霍启刚、郭晶晶夫妇都带孩子去田里插秧了。咱们要旅游就深度旅游,不搞形式。真正的去体验感受,而不是随便拍拍照片,发发朋友圈。去之前,与孩子一起做好相应的文化地理背景调查,一起做旅游攻略。陪着孩子与当地人聊聊天,感受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了解世界百态。孩子能在路途中写点游记,心得那就最好不过了。
我们更要重视孩子平时每天的学习过程,把平时的每一分钟都利用好,而不是最后的考试分数;暑假保持平时的学习,保障固定的学习时间,让孩子意识到学习与吃饭是一回事;旅游要深度旅游,不但用手机,还要用心用笔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