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折腾一下,趁未老时

学前,坡上追逐,树下打滚,快哉快哉。
小学,下河摸鱼,上树抓鸟,快哉快哉。
等到了初中,一切变得有点不一样了,大人们会跟你说,别只顾着下河上树瞎淘气,好好学习考上重点高中才是正道。
高中,压力更上一层,目标就像靶场上的枪手直指大学。
终于跨过了大学这道槛,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没成想又出现了新声音:努力点长点儿心,毕业后好有个铁饭碗,安稳才是王道。
人生的前二十年,我基本就是按照最俗套的戏路一路低调行进过来的。尚且算作一番风顺,但也平静无波,死水微澜……
临毕业的时候,接受了家里长辈的好意,去了一家企业实习。
好处,国企、铁饭碗、安逸。
坏处,离家远,死远。
老爸说,没关系,你打小没怎么离开家,趁这次,也算是一次锻炼,好好努力。
我也这么觉得,几乎没怎么多想,就收拾行囊上路了,性格里太多的顺其自然,自然到有些麻木了。
直到登机的那一刻,才有些后知后觉的想到,看来是真的,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待那么久啊……
实习工作并不难,身边的同事对自己也照顾有加,在那个以“慢节奏”闻名的城市,一切进行的有条不紊,半年宛如指间沙。
而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听多了这样的声音:
就留在这里发展吧,大家都对你的工作挺满意,再说工作也不错。
女孩子有这样就很不错了,不用那么拼。
别总想着折腾,安安稳稳的有什么不好?
我曾经几度怀疑自己就要抑郁,在正好迷惘的年纪,这些声音就好比人生路上凭空出现的路障,给我的思考增加了呈N次方的难度。
那段时间的心理状况可以这么形容,前一刻是精神病患者,下一刻就秒变成哲学家,并在这两者之间反复无常自由切换,让人烦不胜烦。
纠结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我真的喜欢这份工作吗?
如果离开了,会不会伤了家里长辈的心,辜负了他们当初的安排?以后怎么面对?
如果换条路走,换哪条路?会不会碰很多壁?能有现状好吗?
所以,留?还是走?
那时候的想法在现在看来真的很天真,但在那时,也实实在在地困扰了我很久。
心底就好像憋了一股劲儿,如果偏要形容,那就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越是听人劝,反而越是不甘心。
俗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幸好我没有变态,却也在半年后冲动了一把。
就像当初去时的义无反顾,离开的时候倒也走的毅然决然。
这剧情放在除自己外的任何人眼里都太过平淡,哪怕是算作高潮的结尾,放在小众银幕上都难以激起一朵小小的水花。
但在我心里,这却是个不小的转折。
因为我知道,作出这样的决定,日后的好与不好,都需得自己承担,容不得半点旁贷。否则,就会有无数声音冲出来道,‘你看看,当初我就说过……’或是‘现在后悔了吧?’类似这样的话,自尊心也同样不愿意承担这样的责备。
我相信很多人都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这一阶段。无论是快就业的学生,还是已经有了一份工作,却总想试着再折腾一下的朋友。
我的浅薄或者无法给予指明道路,但是却可以将我的心路作为分享。
就像当时让我纠结许久的那些问题,说多了其实都是矫情,是庸人自扰。
而真正困扰我们的问题,永远都只有一个真相:
不去尝试,你永远也不会得到答案。
而忍着好奇不去尝试的结果,无非困扰,要么困扰一时,要么困扰一世。
所以,趁着我们还年轻,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态上的,当对未来可能性的好奇战胜过安稳现况的话,不妨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再试着折腾下吧。
至于我改变后的生活,只能说,得之我幸,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