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能够“陪你”走到最后的,不是伴侣孩子,是这两个人
01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天地,就是自然万物的旅店。光阴,见证了无数代过客的离去。人生,就如同一场梦境,又能有多少欢乐呢?
在李白看来,每个人都是“过客”,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一切都不属于自己,除了那短暂的欢乐。所以,及时行乐,那是特别重要的。
不然,李白也不会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李白,算是把人生看明白的潇洒派人物了。只是,身为普通人的我们,依旧没有看明白。为什么呢?不是境界不够,而是无法挣脱世俗的枷锁。
不少人都跟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黄牛一般,辛辛苦苦一辈子,到了老去的那一天,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如此,确实是一种遗憾。
生而为人,还是要有自己的追求比较好。
02
谈到追求,就不得不谈到“人生归宿”。因为人追求到最后,始终要有一个归宿。这人生的归宿,到底是什么呢?
有的人觉得,要有钱有势,身家过亿;有的人觉得,要权势滔天,名利双收;有的人觉得,要再活五百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说实话,大富大贵以及钱财权势,那是没有意义的。同时,再活五百年,也是做不到的。这一切,都不过是我们的奢望和幻想。
就拿钱财权势来说,不少人都羡慕那些有钱且地位高的人,觉得他们的人生,才有意义。殊不知,走到最后,每个人都将回到那方寸的小盒子当中。
曹雪芹说过,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人活一世的关键,不是看“身外物”,其实是看自己,以及那一颗“心”。心如何,念如何,人生就如何。
有这么一门学问,名为“心学”。这心学的大致内容,就是探究自己的内心,正善念,明善意,听从本心,随心做人,不受到世俗的束缚。
不要觉得这是唯心主义。有些时候,内心不好,再有钱也是徒劳。
03
人活一世,需要跟“自己”和解。
谈到内心,我们会想到自己。“自己”这个角色,不少人都忘了。当所有人都关心别人,甚至忽视自己的时候,其实每个人都活不出真实的自己。
希腊哲学家认为,人要认识自己。儒道佛三家认为,一切都先修己。不论是西方的认识自己,还是东方的修己,都是从“自己”这个角色入手。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自己”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能力,适合做什么事儿,那就过什么生活。内心有什么追求,那就大胆去追求。
一个有点才华的人,想要做点事业,那就走南闯北,没必要被其他人影响。因为别人不是你,不知道你追求什么,所以就无法感同身受。
一个平凡的人,一辈子都普普通通,那就接纳平淡如水的生活,同时接纳普通的自己。未曾接纳自己,平凡的人自然普通。一旦接纳自己,再平凡的人,也会变得不普通。
是否“接纳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呢?不接纳自己,说明还未跟自己和解,依旧迷茫。而接纳真实的自己,证明我们已然超脱于世俗。
04
能够陪你走到最后的,不是父母孩子,而是这两个人。
谈到这两个人,你会想到谁呢?很多人会想到老伴和后代。其实,并非如此。老伴和后代,都有他们自己的人生,我们无法干预,也不能奢求什么。
人这一生,最不该做的,就是干预别人,或者奢求别人。哪怕是我们的父母,以及我们的孩子,都无法陪伴我们走过这一生。
所以说,人这一生最值得依靠的,是表面的自己,以及内心的自己。这两个“自己”,看似是一个人,其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矛盾的双方。
表面的自己,就是我们当下做事的自己。比如,你正在工作,正在努力赚钱,正在为了生存而奋斗。这个做事的,就是表面的你。
而内心的自己,就是你虚幻的另一面。比如,你工作的时候,会思考人生的意义。你赚钱的时候,会思考未来有什么追求。这个思考的,就是另一个你。
当这两个人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将表里如一,不再纠结,不再犹豫,不再矛盾,反而跟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05
上文谈到,我们要接纳真我。其实,表面的自己,就是我们。而内心的自己,就是真我。这双方相互打架了,我们就会感觉到“痛苦”。
说得直白一点,表面的自己,只是一副臭皮囊,终究会消失不见。内心虚幻的自己,才是真正的我们。
没有臭皮囊,我们就无法做事。没有内心的自己,我们就无法思考。所以说,人终其一生,都在“表”与“心”当中徘徊,等待“接纳真我”的那一天。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