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训练营第二周第五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
I:【what】由封闭式提问方式改为开放式提问方式,可以改变孩子的内在感受,影响孩子的情绪反应和配合程度。
【why】给予选择权,是对孩子个体的尊重。当孩子丧失自主权时,被动的感觉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变得沮丧或是执拗。而让孩子有所选择,则可以增强他的自主意识,可以有权利控制自己的生活,并有所担当。
【how】给孩子一个“怎么去做”的选择题替代“必须做什么“的命令题,能有效减少孩子的沮丧心情。
【思考】:当家长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时,往往会走入情绪对抗的境地,而忽视处理问题本身。方法永远比问题多,陷入情绪对峙,只有封闭式地是与否、对与错的争斗中,就是狭隘的输赢思维,然而遗憾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只有双赢和双输的结果。所以,谋求共赢,才是另辟蹊径找到第三选择的明智做法。所以,作者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脱离输赢思维模式,孩子和家长都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接受空间。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般生活场景,对家长与孩子而言都是相对安全和合理的需要。但是,当孩子处于危险境地或侵犯他人的行为时,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余地,尽可能地脱离险境和阻止侵犯行为再做事后沟通。例如孩子已经在马路上乱跑,应及时大声喝止,强制性带回路边。
A1:昨晚和孩子一起去参加朋友孩子的生日聚会,吃饭的时候,有小朋友在玩手机,儿子也忍不住凑一边去看,但是被对方拒绝,有些不高兴,提出也要玩手机的请求。因为我们事先有商量,每日15分钟的游戏时间只有在饭后才能玩,但是在当时的场合,又担心孩子哭闹撒泼,影响他人,就和孩子换种方式进行商量。问他:我们想想有哪些选择吧?1、吃完饭玩15分钟,回家就不玩了;2、吃完饭玩几分钟,回家再玩几分钟?3、吃完饭就马上回家玩15分钟,就不等吃蛋糕了。孩子想了想,说:那就吃完饭玩5分钟,吃完蛋糕再回家玩10分钟。这个主意怎么样?我和他爸都觉得这种方式很好,立即给他下载游戏,他就边吃饭,等他吃完饭,游戏也下载好了。玩完5分钟,果然守约关了手机和小朋友一起玩起来了。吃完蛋糕回家,我们也遵守约定,让他玩了剩下的10分钟,时间一到,孩子也很配合地关掉iPad。
【反思】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虽然我们希望孩子能学习忍耐遵守约定,但也不希望孩子由此被规定死板地约束,学会思考和变通。尊重孩子内在的感受和需要,是建立亲子之间流畅沟通的前提。面对大是大非,对错比感受重要,但不是忽视感受;面对琐碎小事,感受比对错重要,但不是忽略问题。就像《非暴力沟通》里说的那样,让我们的语言充满爱,让爱在生活中流动起来,而不要把爱变成控制。用这种选择性提问的方法,是否是变相控制,我认为主要是看你的发心。沟通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技巧背后的真实想法。
A2:去年给孩子报了一门音乐启蒙课,虽然事先有征求他的同意,体验过后他愿意上才报的名,但是之后的每一节课都拖拖拉拉不肯去上,这点让我颇为烦恼。我的目标是:让孩子按课程要求上完这一年的课程,但又不至于是强行逼迫。我的计划是改变选择内容和方式再让孩子做选择,明天下午有一节音乐课,我想尝试这样去做沟通:
儿子,音乐教室的那个滑滑梯还有穿梭机是不是很好玩?你看,我们是提前十分钟去教室,先玩一玩再上课?还是上完课,再玩十五分钟?
【目标达成】尽可能把音乐课和好玩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就像设立一个触发器。另外,在家里和孩子用游戏的方式把音乐玩起来,增强他会音乐的兴趣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