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2021-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寞行随笔

昨天是端午节,看到那么多么端午节的文字,自己昨天却疏忽了,没有个几笔几行字觉得少了点什么,昨天是追不回来了,但是有记忆,有这个梗。其实也不是什么梗,只是为了写点东西而写的想法,就写一下迟到的端午情绪。

端午节已经被国家规定为一种全民休假日了,突然有个念头了,在我们国家的公休日里,把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事件作为公休日的好像只有这一个,其余的休假日都是与神仙有关的日子,年是神兽,五一是劳动节,劳动节是个全民劳动的祝日,中秋节的民俗故事也是个神仙故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屈子在中国人精神灵魂里的地位,我们国家以儒家思想传承几乎成为一种华夏灵魂,儒家的孔圣人更被推崇到至圣先师,可以说是个名气最大的历史人物,但是孔子都没有这样的礼遇。礼遇可能用的不太恰当,当然中国历史上还有更多的带有鲜明华夏基因的伟大人物。从笔者认知能出孔子右者恐怕不多,孔子被后世的尊称为东方思想第一人,我们探寻到东方思想,三千年前孔子已经给我们论述得很明白了,这里就有个问题了,为什么没有将孔子的故事的关键节点当作全民休息日,让我们有这么一天来一次全民追思,这里面可能有很多逻辑。我想现代人可能也不想这个问题,定谁都可以,只要多一个休假日就ok,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好。这种想法很现实,说到现实我的们就说说劳动节,劳动节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一种补偿节日,为什么说其为补偿,从历史来看,劳动节是从西传至东,它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前大工业时代,社会生产效率概念谈薄,世界各地均是一种自然经济模式,如农耕,贸易,采摘,狩猎,捕捞等,自然资源是个很大的障碍,顺自然趋势的时候就开展生产,自然条件不好时人们也只能少作休整,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劳动节,人们有大量的农闲时节,工业时代的到来,出现了附加于生存之上的价值观的消费时代,在这种价值取向上人们开始追逐消费,记得有位大佬有句话说得很震天动地,什么是消费.消费就是消耗和浪费,在前工业时代浪费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应该是贬丈的,有些历史阶段似乎人们连饭都吃不饱,那有多余的东西让人去浪费呢,工业时代把人和工作绑在一起,由于贪婪的欲望,劳作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确定,人们不分四季地被劳动支配,不劳动者不得食,不劳动者就不能参与消费时代,劳动一度在历史扮演的角色与人们的生存法则里成为一种负担,记得小时候课本上都学过包身工教材,劳动已经严重歧型到一种极端剥夺的程度,人们对于劳动开始的反思,对于劳动的道德探讨和现实抗争,经历了几百年的理性选择,才出现了现在世界范围的劳动节,当资本把人们从他们原先的生态环境驱逐到工厂,人们只有用劳动换得生存的支持,劳动价值论被严重贬值,因为劳动被以工业品为尺度,劳动成了商品的附属,人是劳动的主体,人在劳动中丧失了尊严,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劳动节实质上是个补偿。

这样解释有点离谱了,记忆里,端午节有戴香囊的习惯,小时候家人用有彩色的布料缝制成荷包,里面有艾草,香药等,闻着有浓郁的香味,小孩子女人们戴,一般都用彩条线缝在上面,特别漂亮,小孩子们这一天都会收到家人给做的香囊,在一起比一比,看谁得大,谁的花捎,谁得香味足,香囊戴在身上自己愿意戴,这一天最不懂的,就是要喝雄黄酒,倒在碗里就跟吃调好的黄介沫一样,而且必须喝,一定都是在父母的监督下喝完,大人说可以驱瘟避邪,即然大人这样说,又必须喝,虽然不懂其中道理,还是喝了,那个时候也没想过其中有什么道理。即使现在也不太明白,看白蛇传,蛇喝了雄黄酒会露出原形的,这是神话传说,其实这东西不需要什么道理,属于文化形态,文化现象,是个传承下去传统,非要用一种道理解释清楚,也得用当时人们的认知程度来释疑,那个时候大家都这样也没什么不对的,现在人的观念都喜欢用科学去分析释疑,现在视角当然看过去就有几分荒诞了,那时候小,光知道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投红了,雄黄酒,香囊可以驱虫,应该把酒倒到江河里驱逐虫鱼,让它们不能靠近屈原的遗体,却自己喝了,邪瘟是什么也不知道,大家怎么做自己就怎么样照做。当然吃棕子少不了,大多是自家买的棕叶子包的。

屈原是楚国人,楚国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一带,中国后世这一片的豪杰辈出,汉朝就是楚国人建立的,明朝朱家好像也是.近代就更多了,清末曾,左,李,三大汉臣都是这里的.还有毛爷爷,战国时期其实就是北方六国和楚国对持的南北朝,屈子精神贡献和丰富了上古华夏思想,而且被后世认可的道德典范,知识分子做人应如屈子一般方可称之为君子,君子这个词,诸子百家对其都有过论述,诸子没一人敢以君子自居,君子是中国思想里一种道德人格化的具像,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道德不足,唯屈子践行了君子之为,他如一座灯塔在上古照亮着历史,后世堪比屈子者恐推举不出,他还在照亮未来,端午忆昔,追思先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