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感觉是怎样的?
You are what you eat, what you see, what you talk about, what you do, and, what you think.
首先是你想要什么,你脑海里的东西会帮你甄别以及筛选你想要的信息,过滤对你无用的信息,留下能够帮助你得到所想之事之物的东西。它决定了你将看到什么,将听到什么,决定了你会说什么,会做什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现在在准备一场英语演讲,那么你会大量地寻找有关演讲的技巧和内容,你的眼睛填满的都是单词句子和语法,反复练习的都是语调的起伏和感情的流露,这是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如果你只想要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你自然不会去研究什么短期偿债、会计等式,你说的,你做的都和你的目标(短期长期)息息相关,这代表你将省略过滤掉其他与你的目标无关的东西。这也就决定了这段时期内,你的眼界,你的能力,你的兴趣,你的朋友圈,甚至是你的笑点和泪点。“All come from your heart, from what you want.”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灵在于他无可替代的大脑,在于他独特的灵魂,在于属于他自己的思想。思想支配个体行动,灵魂决定生命深度。你想什么,决定你看待世间万物的眼神,你说话的语气,你的一举一动。如果你想一展拳脚,想尝试更多的东西,想有一番自己的事业,你就不会选择默默无闻待在家里做着不上不下的工作,你会不停地走,即使摔倒也能尽快站起来,别人能够看到你眼里的激情和热血;如果你想要稳定愉快,舒适淡然的生活,拿一份稳定的工资,小城市生活,做自己喜爱的事,那你又怎么会拼前拼后,勾心斗角地在职场里打滚,你眼底淌着的更多是一种安宁和平静,拥有的是温馨和睦没有太大波澜起伏的生活;如果你就想相夫教子,想做一手好菜,想一直有一个宽厚的肩膀依靠,那做全职太太又何妨?家庭和睦子孙满堂,是几千代中国人一直以来共同的追求目标不是吗?况且,要做好一个太太,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每个人都是行色各异,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追求,不一样的生活,这才是这世界丰富多彩的原因啊。没有谁对谁错,更没有谁高谁劣,重要的是,你想不想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这五个步骤就是我接下来行动和计划的逻辑思路,每个步骤都是贯穿而行、并驾齐驱的。这逻辑会让你慢慢靠近一个磁场,一个你想要的磁场,那里躺着你所想要贴上的标签,有着你想拥有的所有品质。对,只是靠近,你不可能完全拥有所有你想要的,人无完人,况且,你想要的,并不是一成不变,一切充满变数,未来始终未知,这不是更令人鸡冻么。
接着,你在靠近的路上,或许会遇到有相同目标的人,你会被拥有相似磁场的人所吸引,你们互相学习借鉴,或许会更加靠近,更加成长,更加有所得。最后,你或许就会拥有与你完美目标相近的磁场,你和你想要成为的那种人绝不会再相距甚远。但是你必须弄明白你整天想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你至始至终都在渴望些什么。
所以,当你累了,当你不知所措,当你想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喊出“What are you fucking doing. ”时,尝试着给自己一些时间,静一静想一想,慢慢拨开缠绕在眼前的藤枝蔓节,观照自己的内心。尝试着原谅自己,原谅自己的不完美,原谅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原谅人性的不完美。捋一捋自己的过往,看看以前的自己,一路走来今天这样的你,喜欢吗?
我一直以为是命运对我的不公,其实,每个人都带着或多或少隐秘伤口长大,我们都尝试着去和解,并不是和那些让我痛苦的事情和人和解,而是和我们自己和解。理解自己的不完美与局限性,并在有限的能力里去拥抱自由。
真的,在那天早晨醒来,我坐在床上,窗外乌云密布的天气,远比自己的心情晴朗多了。那些每次想到胸口就痒,想挠却挠不到的事情,真的让人好无力。太难受。那时候,我开始尝试着去原谅,原谅自己,原谅他们,原谅那些事情,原谅一切的不好,不完美,原谅无力感,挫败感。我才有力气,我才真正开始思考,我是谁,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就是在翻了自己4年来大大小小4本日记本,在看了以前的自己,一路走来的自己,突然就释然了。这种释然是,认清自己的面目,认清自己的内心。明白原来一直捆绑着我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眼界。我终于想改变,这四本日记里,“改变”这词并不陌生,这频繁出现的词汇,每次都因自己没有勇气和能力以及各种理由懒惰而湮没。以前的我对自己说,“想想得了”。现在的我对自己说,“想想如何得了!”永远保持原状,我一定会后悔。我终于想,去外面看看。

不是说现在马上就要“再不疯狂就老了”地开启拯救青春的行动,我不会觉得我以往的岁月白过,这二十年来我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性格,我有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他们的爱都太浓太浓,他们是我前进永远的动力。那些轰轰烈烈、充满疼痛的青春,终归刻意。我不刻意,但我愿意接受疼痛。我们都是往“令自己愉悦”的方向走去的,这一路不会有刻意的伤害或眼泪,那些都是偶像剧的可笑戏码,我们有的只是真心,和现实。真心可贵,但现实就是现实,你逃避不了,用真心去面对,并综合分析,理性一点终归有利一些,这样,迎面而来的困难会让你的成长更有意义,因为你知道你走的是条什么路,因为你知道,无论走下去可能会遇到什么、发生什么,你都会为自己负责。
这种改变同样不是“一夜之间白了少年头”的顿悟和沧桑,它是一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计划,大计划小计划。大计划无须缜密,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大计划更多是年度思想上的。小计划必须严格,因为它规定了你每天,甚至每时每刻听什么、看什么、做什么甚至吃什么,积少成多,一个积累的过程,成就了your eyes, your mouth, your hands. 你的眼界,你的谈吐,你的技能。
2016年,这计划以及这样的我,不知道能否真的实现,但是,我愿意真的开始尝试,因为,我真的想看看,这广袤无垠的美丽世界了,即使它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