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这件事
新的一周开始,从这周开始我们学习《答魏师说书》,认真领悟意与良知之别,受益良多。通过文章的学习告诫自己,起心动念,一举一动皆为良知。
我把文章的译文找出来了,便于大家对照原文学习,更容易理解阳明先生这篇文章的本意。今天想谈谈学习这件事,自认为自己在学习还是比较下功夫的,我们每天听博仁老师的导读,听点评责善老师的点评,认真准时完成每天的作业,学习大群里的优秀文章,可是我们都学习200多天了,总觉得差点火候,后来想想可能正如林杰老师所说,对原文的研读不够,研读原文就好比阳明先生亲自给我们授课,而之前对原文的理解不够深刻,明白其大意即可,并且文章也没有天天去研读,所以对阳明先生致良知的精髓理解不透,还浮于表面,只领其大意。
今天我把文章认认真真的朗读了一遍,并找出译文对看,感悟就深多了。那么如何学习圣贤文化拿更好的成果呢?除我上面说外,阳明先生原文《送宗伯乔白岩序》,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即:学贵专、学贵精、学贵正。
附录译问
魏师你一到,我就详细的听闻了你日日不断的为学功夫,再加上看到了你的来信,志意的恳切,真是让我欣喜安慰!你说讲的:“由着自己的情绪和私意,把情绪和私意认作是良知,等到用私意而做事,不能遵从本心良知,还把私意当成良知,其实这已经是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了”。意和良知还是要区分清楚的。凡是我们遇到事物,起心动念,心针对这个事物所发的就是意。这个意,会有是有非,有善有不善,能明白这个意的是非和善恶的,就是我们的良知。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时候遵从良知,那就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有错了。你所疑惑的,被做事的体面所拘束,被事情的变化所阻碍等问题,都是因为致良知的心没能真切专一的问题。如果能诚心诚意的专注的致良知,就不会被体面和事势所影响。凡是做事不能再开始的时候谋划清楚,在过程中又做事轻率疏忽,敷衍马虎的,都是因为致良知的心没能诚意专注,也是因为见到的良知还不够透彻。如果见得良知透彻的时候,那所谓的体面,事势变化,都是权变,都是良知的妙用。做事除了体面和事势之变外,还有什么是良知的功用呢(事物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呀,规矩每边,画方画圆,画大画小本就是良知妙用)?良知怎么会被体面所拘束,被事势所阻碍呢?被阻碍,就是因为我们还是动了私意,已经不是良知本体了。现在我们这些同志中,虽然都已经明白了良知无所不在,应该时时刻刻的致良知,但是一旦涉及到接人待物的时候,就把人情、做事方法跟良知看成两件事了,这真的不能不去好好省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