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居闹市而自辟宁静
-01-
大概是鸡汤文读的太多了,自己也活成了鸡汤本汤,每日一句从来都不间断,到今天应该也更新了上千天,偶尔自己也写的想吐,就像渴望挣脱、逃离某种苦逼境遇时的糟糕心情,但依旧很快说服自己,选择了就不要管姿势,跪着也是过去。
很难再有一些文字能让自己安下心来慢慢读完,可能是心疲劳了,也可能是城市让人过于浮躁了,每次敲完自己的日更文章,也有读不下去的时候,有时候也会问自己写这些字的意义,也许想表达的只是一句话,一个观点,可偏偏总是要用上千字让它更有说服力,让它显得再生动一些,结果反倒多出了一丝无力。
写字的时候就像自己在跟自己对话,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倒出来的就是什么,有时我看到的是贫瘠,是灵魂的无处安放,是自我的不太确定。
-02-
于是,我开始读书,想拼命把那些年没读的书一股脑地塞进脑子里,买了一箱书摆满了书架,每当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都能从天黑读到天更黑。
王小麦说读书有三种境界,一是初读书,不求甚解,停在门外,只是张望,所以写书人的辛酸,人世的辛酸皆不清楚;二是进入门内,四周皆让书包围,此时的读书是深陷,若不小心,就会陷于此,不能自拔。这时就怕不为书,倒倾心于书,不知何为救赎了;三是从书中走出,站了一段距离,书也就不再是书了,而成为生活的调味品,有一定的阅历与体会,这时候读书就比较清明了。
大概是年龄的增长,我慢慢能深陷书中,曾经不爱读的书而今居然能爱不释手,似乎不再挑书的内容,反倒渴望去遇见不同的自己,害怕认不清自己就会一转眼迷失在了这个知识过剩的社会里。
曾经看书总要在图书馆找一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或者约三两好友找一家充满文艺气息的咖啡厅,这样的仪式感让我把读书当做了物质享受的辅助,品尝到的仅限于暖暖的阳光,和苦涩的咖啡味。
曾经总能给读书少找到许多理由,大学读的理工科没能好好看文书,都被热力学、工程管理给耽误了,工作后每天都挤在人满为患的上下班高峰线上,下班回家只想倒床就躺,难得周末不用约会也不用工作,时间都要用来看积攒了一周的韩剧和综艺。
从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多精彩,反倒因为过分安逸而变得了然无味,你会恐慌于自己突如其来的躁动,你会无端陷入对未来的恐惧中。
你甚至分不清自己对着天空的那一刻是不是微笑着的,似乎读书能让人寻得一份安宁,像是一种挣脱,更是一种解放。
来自网络-03-
小时候考试考了100分喜欢拿到大人面前去吆喝,唯恐全世界不知道,总想成为人们的焦点,获得一些认可和表扬。
长大后总是害怕成为异类,拥挤的人群里只想做最普通的那一个,人们都低着头自顾自地随着地铁的速度晃动着身体。
我也曾羞于被某种目光注视,成为那些晃动身体的一员,而今大概是太想要那份安定,只想在想看书的时候马上看,想安静一会儿的时候,立刻安静。
当你发现对内所需的时候,大概就是心慢慢安静的时候,不再疲于表象奔忙,于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一本书,它就像侠士的利剑,该出手时就出手。
村上春树为了锻炼身体,选择了只要有一条不算太差的路,一双合适的跑鞋就可以的运动跑步,后来他成了一名长跑运动员;读书甚至不需要任何环境,只要一本书一颗心,它能随时随地。
不装,我就是那个会早起一个小时避开早高峰站在地铁里看书的人,身处喧闹而自辟宁静,我们都需要那样的时光,对内充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