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劝学》
荀子写过一篇劝学 ,所谓他说“学习不能停止”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总能体会到不同的心得,感悟,也会走得越来越深,越来越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又寒于水,所以我们通过学习,就能变得越来越好。但嘴上这么说,要一直不停地学习也是一件难事。不过在开始这个问题前,我们还需要知道什么是学习,难道学习就是课本上的文段,或是练习册上的数学题?不,远不止,一切都是需要我们学习的。比如学习弹、唱,学习如何处理纠纷,如何与别人相处等等。
为了让我们一直学习,荀子提出了三个策略,就像愚公移山,日常点点累积的学习很重要,并且就像滴水石穿,一刻不停的学习、坚持同等重要,还有,可不能见异思迁,专心依旧重要。最后,我们也要懂得与外界交流互动。
孔子也说了很多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当然也非常强调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这毕竟是很根本的,虎头蛇尾,功亏一篑,最终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得不到。除此,孔子将学与思的关系,也论述的很重要。因为学与思一旦分离,不论是不学不思或是只思不学,收获的都只是“惘”与“殆”,没有用处,所以一定要学且思,经过大脑的学习,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还有就是儒家中一再强调的见贤思齐、反躬自省,这就是从两个方面来提升自己,学习别人的长处,又通过别人的短处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后一点,是我们有些人会犯的:不懂装懂。孔子有一次就教诲弟子子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确,不知道又不是什么耻辱,如果不懂装懂,我们就还是没办法去真正理解,反过来还是自己吃亏。
王阳明,想必我们都很熟悉,想到他,我就能联想到“知行合一”。这有关知与行的关联,在史上也就许多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先行后知,有的说是先知后行,也有说是知与行是一体,相通的,有知就必有行在。我觉得这些理论都对,场合不同就有不同的说法。但我觉得,唯独不能做的就是只说不做……
那么,我们身边的一切都需要学习,就不要停下脚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