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潜规则》有感
今天读了高总推荐的吴思的《潜规则》。我反复的看了高总推荐的理由,因为看了前20页,我就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这本书并不是我喜欢的题材,感觉就好像都在吐槽一样,但是反复想着高总推荐的理由,所以坚持读了下来。其实我觉得以我们的社会经验,只要知道了这本书的书名,以及高总推荐的理由,就没有必要再读这本书了。

我看的这本是2009年的修订版,他的第一版出版于2001年。
这本书作者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值得思考的一些案例,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这段话是我在出版说明当中看见的。
说实话,如果真的是在2001年的时候,我拿到这本书,读的时候一定是义愤填膺的。然而现在是2018年,我已多了几分思考,多了几分辩证思维在其中。
在2001年的时候,这也许对社会是一本比较有影响的一本书,但现在……我不好多言。
我记得高总说过,最怕的就是人们把一些不正常的事情,习以为常的认为是正常的,这是最可怕的。是的吧,我现在就有很多这样的时刻。比如说我家对面现在正在施工,法律规定的正常施工时间是早六点到晚十点,可是这个施工队为了赶工他经常是24小时都在赶进度。最开始我是气愤的,因为我认为我是对的,他影响了我的休息,他影响了我的权益,因此我多次打过报警电话,110是不管的,我又多次的给综合执法局打过电话,可是每次也都是不了了之,我还想过要起诉开发商,我甚至想离开这块儿,不在这住……后来的后来是我现在仍在忍耐之中。也许你会说,你怎么那么完犊子?是的,我也曾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说一个现象,它最开始被批下来的是11层,后来变成了13层,再接着是17层,然而现在真正要盖起来的却是19层。很多人可能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忍耐了潜规则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其中牵扯甚广,然而我却没有潘金莲上访的执着劲儿,因此,只能忍受。
在读吴思的这本书时,我就在想潜规则是不是也是一种情商的反射呢?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潜规则,其实也是为人处事的一个方式方法。如果我们这么想,是不是它就没有那么可恶了呢?!
回归本书,作者举的的个别案例我不是很认同。比如说书中举了一些关于朱元璋的案例,个别事件在史书上记载是事实,但是作者忘记了一个大的前提,就是历史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当然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一个并不熟悉历史的我来说,也许我说的也不够客观。
公开的法律规则之外隐藏的社会秩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也值得我们反省的事情。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看透她的密码,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去过于激愤的处理事情。如果是我们可以主导一件事情的时候,那么我们能否严格的依照公开的法律规则去做事情,这是我们该自省的部分。
总之,我觉得2018年的今天,较2001年的过去,应该是进步了很多,文明了很多,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合在一起的话,那么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改变这个环境!
另:我在读这个本书的过程当中,一直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与赚钱之间的关系有多大?
了解中国式的国情应该是方向之一吧!无论是推荐本书的高总还是本书的作者吴思,应该都是在提示我们当下的一种社会现象和隐藏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