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
外公年迈期间,在我们家住了很多年,大概是从不到八十岁起,一直到九十多岁寿终正寝吧。
也就是说,他基本算是在我们家养老的,我妈是他最小的女儿。
九十岁之前,外公虽然背已驼耳已聋,但是他还能烧火,扫地,看家,所以生活也不无聊。
人啊,不管多大年龄,都不希望自己一无用处,都想尽可能为家人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外公也一样,他闲不住。
但是九十岁以后,毕竟已经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了,那时候,他便经常闹脾气,要回自己家,一个有儿子的农村老人,他心里是抵触在女儿家养老的。
但是舅舅那时离了婚,生活自顾不暇。妈妈怎能放心外公回去,没有人精心照顾的话,他将时日无多,这是妈妈的原话。
外公日思夜想,他怕老(死)在我们家里,非要回自己家(舅舅家)。我们外出做事家中无人时,他常常一个人悄悄出了门,朝着舅舅家的方向,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
但挪了半晌,往往还没有出村,他几乎就走不动路了,被村人看到通知我们,我们再把他带回来。
外公那时候一定是绝望的,相距并不算远的家成了他回不去的地方,他大发雷霆,甚至绝食。妈妈只好哄他说,过几天舅舅就来接他回家。
他身体愈发虚弱了,还大小便失禁,妈妈要天天给他晒被子洗裤子。天气好的时候,也扶他在院子里坐会儿。他耳朵已经完全失聪,听不见我们大声讲话。
有一次午饭后,我和父亲也在院子里闲坐,他看着外公,感慨地说:“人啊,活到这个年龄,天天除了等碗饭吃,生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我认为父亲嫌弃外公,一时情绪激动,反驳说:“生命只要存在,就有意义。再说——他(外公)现在就算想要怎样,已经无能为力了。”
比如说,他想要回家,他自己也回不了。
父亲见我驳斥他,也一时气恼,激动地说:“将来我如果到了这地步,你们给我一把(毒)药吃算了。”
“到那时你可做不了主了。”我说。感觉自己像个冷血的女儿。
然后我们都沉默了。
春日午后的阳光温暖而不热烈,外公坐在我家院子里,眼神空洞,表情木然。我和父亲的对话,他是一个字也听不到的,他的世界里是一派安静。
我很快就觉得对不起父亲,我明明知道,他从来没有嫌弃过外公的呀,这十几年,父亲身体力行,为我们诠释着尊老的标准。
每一餐,不管是谁盛饭,第一碗,必须先恭恭敬敬端给外公。如果我们只有青菜吃,那就给外公另外准备当年比较难得的豆腐鸡蛋之类。
有时候外公吃剩的饭菜,想要倒给我们吃,我们一个个嫌弃,端着碗避开,每次都是父亲接过来,当着外公的面吃掉他的剩饭剩菜。
冬天的早上特别寒冷,父亲总是提前起床,找好木柴,点起火盆,把火烧旺了之后,才扶外公起床,洗脸水打好给他,洗漱完毕,直接就坐在火盆边吃早餐了。晚上睡觉前,给他灌好热水袋。总之他在我们家,半点饥寒都不曾有过。
就算是亲生儿子,能做到这样已是难得,何况父亲只是一个女婿呢,何况外公在我们家不是短住三五十天,而是常年累月呢。
所以,村上人人都夸外公有福气。而我们姐妹兄弟,更是亲眼目睹父亲的点滴付出,都像他敬重外公一样,也敬重他。
我不知道那天我为什么会反驳父亲,也许仅仅是站在母亲的角度,担心父亲厌烦越来越衰老的外公,才出言顶撞他的吧。
但是我的担心分明是多余的啊,外公一直在我们家住到终老,去世前两天看着光景不好,才赶紧通知舅舅给拉回他自己家的。
外公去世的时候,我正在给同学们上课,父亲交代我一声,他自己就先陪着母亲去帮忙操办后事了。
多年后的今天,想起这些往事,不知道父亲还记不记得,我们当年冲动的对话?也许他只是想要跟我探讨一下生命的意义,而我却误解了他的意思。
父亲也已经步入老年,他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生活自给自足,能不劳烦儿女的事情,坚决不会麻烦我们。
村里人都羡慕他,说他是个有福气的人,自己有退休工资不说,儿女们还个个孝顺。
只有我们知道,他是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教会我们尊老的,爷爷奶奶在世时,父亲和他的兄弟们也都是十分孝顺的,孝行大伙都看得到,有口皆碑。
所以,根本无需担心年老啊,能自理的时候自理,不能自理的时候,你也做不了主的,一切交给儿女料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