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00字心理空间少有人走的路

内观6:我无能

2019-02-11  本文已影响1人  爱反思的方
独处之美

2019年2月10日    静谧的夜晚

眼看着新年假期就要结束了,个人的反思还没有完成,唯有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好,才好全力以赴2019年的工作、生活与交友。

观:常常感受到自己很无能,有很多的东西都不会,也认为学会很重要,但是却不敢去尝试,说出来让年轻人笑掉大牙,也许招来的只是鄙视。去年讨好一般请教年轻人,不是说我打扰了她,就是说你自己不知道去自学吗?多少次的伤害自尊心,但还是恬不知耻地去请教。今年终于有社工愿意像对待服务对象一样的对待我了,因为她们在对待服务对象的时候才超级耐心,不视我为服务对象的时候态度是“非常恶劣的”。我终于让她们感受到我老了,感受到我的无能了。从态度的转变上我感受到“态度恶劣”的时候也不是不好,一定是把我当成了她们的一员,好像你还蛮年轻的,应该会也应该自学的会啊,同时你也很能干啊,也许还当你是依靠呢。这两种态度背后对我的解读我应该喜欢哪一个呢?

奇怪的是她们愿意教的时候我也开始学习了,心理支持对于我同样重要。我们也是这样帮助老年人克服恐惧的。经常在进行满意度调查的时候问老人社工的服务怎么样?老人回答我们离不开社工。问老人社工做了什么让你们觉得离不开?老人说社工好像没有做什么。(我晕)但是我们知道这个离不开很大程度上是社工的心理支持作用。虽然不是所谓专业的个案,但是社工的超级耐心,主动帮助,在每一个细小的服务中化解了老人对新事物的恐惧。在很平常的日常服务中表达出来的精神抚慰是不可替代,不能缺少的,这是我理解为老人离不开社工的原因。但是这样的尊重、真诚,共情、倾听借着手机的功能调试、网络学习等展示出来,不断鼓励和激发老人的学习动力。一所一社工的驻站式服务带给老人的安定感,在项目设置上的持续效应,都让老人们感到陪伴在身边的幸福。就是在老人服务中让我对心理学中陪伴式倾听的功效有了深刻的理解。心理学的原理可以透过服务过程完成转化。

我开始行进在成功老年化的道路上。接纳自己的无能,承认自己的无能,并开始进行学习了。

例如:在节日期间成功完成了简书的绑定任务,完成了手机到电脑的照片传送,到喜马拉雅购买微课去听书,专门查阅了支付宝和微信的各种功能,成为了拼多多的剁手一族,又学会了在手机里做表格和写文章,上网了解美容装修等知识……

虽然背回来的书一本都没有看,但是在与手机的亲密接触中恐惧在逐渐的减弱。

遇事就害怕,害怕就慌乱,慌乱就失控,遇指责就自尊心受伤,用愤怒掩盖自己的无能,谦虚的求助化为卑微的讨好。好强被无能打倒,放弃不学是逃避的借口。

常常看到这样的自己在轮转。我无能,我为什么不敢承认?我想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在人前?众人期盼你是一个什么形象?在这样的影响里我们被塑造的部分是否都是你可以做到和愿意做到的?如果不符合他人期待的那个你你接纳吗?当这里面的不舒服被清晰化的时候,那种来自自己的虚荣心、好胜心、不懂得拒绝,害怕他人对自己失望,求他人认同和愿意为他人付出的种种情绪能量就被好好的看见,那种心里的不舒服的感觉被具体化,就会愿意停下来思考一下在这里面何去何从。那种上不来气的碾压感,那种一浪高过一浪的紧迫感就会减轻。不愿意不知不觉的被塑造,愿意清醒地做自己,按照自己可以承受的压力一步一步进行。

写到这里的时候就想起心理咨询师为了宣传自己在微信公众号上分享案例的事情,从伦理的角度是不合伦理的。以前自己也很想开个公众号展示咨询的过程,目的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咨询。现在觉得还是展示自己比较好。也许有来访者质疑,你这么情绪多变如何做咨询。我想说我就是这样展示的过程中很多问题解决了,情绪也逐渐变得平稳。展示自己是对自我的知情同意,看到这个真实的咨询师也许不符合来访者的期待,但是减少了误会,相处也自然。

我越来越无能了,时代变化越来越快速,而我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跟不上了。

于是团队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不再是一个人有多能,而是一群有不同特长的人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像一个人。一个人一直好强一直努力都只会被淘汰,一个同质性特别高的团体往往存在着风险(我总是想让别人和我一样,这个念头已经放弃了),现在招人是看整个机构正常运行缺什么人才就招什么人才,或者充分发挥现有社工内在具有的资源。充分认识每个员工的优势资源并积极融入到整个团队中去发挥。每一个都发挥自己擅长的,互补。这样既减少了竞争,又发挥了个人优势。每个人学习自己擅长的东西有兴趣,快速又轻松,互补互助让大家彼此照顾,并相互尊重。个人的目标汇集成的团队总目标。不存在个人目标与整个团队目标的冲突。通过协调与沟通发挥作用,是1+n大于1+n的成效。社工有义务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魅力,机构管理方有责任将社工展现的能力融入团队规划中。在这样的团队里所有成员都成为缺一不可的人,都成为他人依赖的人,相互依靠相互帮助才相互理解和支持,相互信任和包容。每一个人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一个团队里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没有什么格格不入,只需要真正的搭配好。

在这个认识里,我感受到一个团队的形成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所谓的团建也并不只是做游戏及在游戏里领悟什么那么简单,而是一群人愿意在一起彼此信任,愿意真实的展现自己,可以谈价值观,谈理想,谈使命,谈情怀,不一定是谁认同谁,而是在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可以合作的点,创造一种工作模式,创造一种工作情境。这样的磨合最好可以定时,定主题进行讨论和实践。在一次次的协作中建构团队,直至团队的精神、文化、分工的自然形成。让每一个人都在这样的磨合中自然而然的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慢慢形成的团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最有力量的整体。把这个团队中所展示出来的资源都运用上,都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的团队才会无坚不摧。

常听说什么样的人带出什么样的团队。我感受到如果我们没有想明白弄清楚什么是团队?团队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如何建立信任关系让成员愿意在团队中展示自己,如何让每个人在团队里舒服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让1+1大于2,而不是1+1小于等于2。这样团队的功效才能正常发挥。当认识到这样的团队形成的规律时,才对以前企业组织的团建有了一定的理解,如果不了解团建的设置,往往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在项目实际操作中运用团建的规律进行团队合作,这样的实际操练才有现实意义,也才有可能带出真正的团队。这个里面不仅有社区营造对我的启发,还有心理学多元视角的学习,有个人的接纳和包容性练习,还有企业团建给我的启发,更是社工对我无能状态的接纳,让我对团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这个也需要在新年工作计划和带人计划中去体现。

我感受到我的学习还是很慢的,虽然学习了七八本管理的书,但是一本也没有发挥作用,自己不实践,书本还是书本,在每一个阶段的挣扎都是经验的积累,是时候转化了。

感谢我的无能,可以有机会让大家帮助我。感谢我愿意展示我的无能让大家看看见,真实对接我的需要。

如何做到无缝对接?这个真的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的深度,彼此可以接纳的程度。在互动中打开自己,赢得信任,这些才是团队形成的基础。

创建一个团队,一个彼此信任,相互归属,有共同利益需求,愿意共同创造的团队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仅仅是用心是不足够的,而是要在经营的过程中彼此成全,共同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