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要打造亮点

2024-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奋斗的人生

一白遮百丑,一篇文章也许有几处亮点就会让一般的文章,生色不少,文章质量会上一个台阶。所以,一篇文章有没有亮点很重要,那要什么叫做亮点?又应该怎么做呢?

一是看标题。有大标题和小标题,可以用生动比喻法、单字重复法等,后面会详细论述。

二是看用词。有没有用新词,用现阶段的热词,有的也可以是网络热词。特别是有的讲话或者材料,要对标对表上级讲话和文件中的新提法、新精神、新论述。

三是看金句。我觉得这个很关键,也挺好用,这个值得我们研究,有哪些金句,有的是经典语录、有的是诗词歌赋、有的通俗接地气的语言、有的蕴含深刻哲理、有的铿锵有力、有的特别温情…这些金句,可能会是整个讲话后,留给听众唯一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让听众最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或者能够引发听众思考,有所启迪的一段话。

四是看视角。同样一篇文章,不同角度写出来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就看有的文章是什么线来写,有的是时间线,有的是其他具有逻辑思维的线。有的明线和暗线不同。

五是道理深刻。文章最根本的还是给人以启发,讲话后要让人引起思想共鸣,让人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得才是最为重要的。文章要有思想性,要有思考和领悟,才是根本。一篇文章哪怕是辞藻华丽,而道理浅显,也不会给人以印象,当然,这些最重要的是我们平时要深入思考,要对问题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到用时有什么见解,这些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

下面要单独讲讲文章标题的亮点有哪几种,怎么来写?

首先,是标题的禁忌,“万能八条”是标题的大忌,“领导重视,提高认识;组织协调,形成机制;加强监督,全面落实;总结反思,借鉴经验…”,想想你的标题里有没有这些影子,标题好比是文章的脸面,标题不新颖、没有亮点,就像一个人长着一张“大众脸”,通过标题就可以判定为“俗文”。所以,标题还是要下一些功夫,刚写了篇公文,也就运用了这个技巧,不然又是万能八条了。标题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是简单直白型。越大的领导、越高级会议,越正式场合,越喜欢用短句。把写作比喻成做菜的文章。要有食材,要按食谱,要看对象,要讲时令。四个标题简短形象,读过之后文章观点就深色刻在脑子里。

二是引用典语型。诗词歌赋可以用,但不容易。也可以拿一些常用的成语、古语放在标题里。

三是对称对仗型。是指标题由两个短句构成,彼此对仗工整,一般前半句讲手段方法,后半句讲目的意义,反过来问题也不大。在需要抓人眼球,或者以鼓舞听众或渲染气氛为主的场合,则可大展对仗句、四六句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妙语连珠。

四是比喻类比型。生动比喻类标题在当今公文写作届地位极其崇高,尤其风靡基层单位。这类标题善用比喻,文风朴实,脍炙人口,生动形象,很容易让人印象深刻。“指挥棒、责任田、牛鼻子、方向盘、先手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生动形象类标题还很好运用,只要有所关联都能用,有一些还是万金油式的标题,在哪里都可以用,为什么以上这些比喻大家耳熟能详,因为也是万金油式比喻。

五是同音谐音型。是指一套标题中包含一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而且主题往往也落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上。“党心、党形、党姓、党形,静心、精心、尽心”,贴近百姓的生活语言,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但不太适合领导讲话,听讲话的人手里没有稿子,很可能听不懂谐音的意思。

六是“一个字”型。一个字归纳总结一段话的意思,很便于使用,也会引发听众的好奇与思考,如果一个字与谐音标题结合就更妙,“敬、竟、竞、净、静”,可以讲出很多人生道理来送人。

七是数字概括型。用数字概括是我党的一大发明。

八是提问型。用这类标题要慎重,,更好看场合。

九是对比型。同时运用两个贤鲜明的对比,从而形成一种反差。八荣八耻,对比类标题特别是适合于既要说“不要怎样”,又想说“要怎样”的场合,或者需要强调前后变化的场合。

十是单字重复型。这个运用最为广泛,也十分好用,我刚也运用过“着力、聚力、用力、发力”,换掉了万能八条,有的一个句子就一个词或者一个字不同,其余都是重复,句势整齐,对仗工整、结构统一,言简意赅,中心突出,朗朗上口。值得借鉴。那如何借鉴,如何写呢?就两步,一是积累、掌握十套以上常见的重复字词;二是根据段落或内容进行匹配即可。单字重复最大忌就是不能硬凑,更不能创造词汇。

下面是说了这么多种标题的类型,那么我们写标题的步骤是什么呢?

三步:一是收集海量素材;二是列出主要观点;三是套用适当标题。微信上的素材很多,微信是找模板的好地方;当然人民日报、新华网等都是新的,也有权威,需要积累。提炼段落的主要观点,看运用哪个模板合适,再套用适当标题。

用典约等于有才。一篇文章有几句诗意、名人名言、歌词等,会让文章档次提高,有的诗在开头或者结尾,特别是看到一些讲话,最后都以诗结尾,让人回味无穷。

一是古文。二是俚语俗语,让文章很接地气,有的也会耳熟能详,人容易记住。三是歌词,生动有趣,需要联想。四是领导讲话。五是格言名言。其他的网络语、流行语、台词等。最后说说用典的位置:标题中、文章开头段首句、正文段落首句或尾句、结尾段首句。

讲话不能空对空,要实起来,怎么叫实呢?就是要有细节感,细节就是文章的血和肉,会给人具体感、充实感、信赖感,文章离开了细节,就是虚、大、空。一是要有具体数字。二是要有典型事例。某些事实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为观点提供很强有力的支撑。多用新鲜的、身边的例子,在讲话中用“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报道”、“最近,我发现”、“前不久,我们单位”…这样的句式来举例,效果老赞了。三要特定化。某些、大多数、最近…这是概率的,把这些具体化更有说服力,有的单位是哪些单位。当然,也不是不能用有的单位,但尽量要说清是哪些单位。四要讲述故事和人物。这也是很吸引人的,一个小故事讲明一个大道理。五是引用口语。写完初稿后,一定要自我检讨一下,有没有数据支撑?有没有举例说明?有没有佐证人物?有没有故事提升?如果没有,赶紧增加细节吧!

数据如何运用?1、要掌握基本统计常识。2、定量之后要定性说理,数据是为结论服务的,不能光是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要得出结论。一是和同类比。二是跟过去比。三是跟目标比。四是看比例、比重。3.凝炼一个说法,比如“两升一降”。4.数据要有代表性和突出意义。看具体情况,对证明观点有帮助并很典型的数据。

数据总是要为观点服务,怎样的写法能够便于理解观点,能够有力论证观点,能够充分支撑观点,我们就怎样运用数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