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修行故事之一
她有个麻友群,一起十多年,有几个既是中学同学,又是同事,都是勤快人,家常饭都做的好,所以,这群麻友们的模式是一起做午饭,吃完饭,打牌,晚上早早回家。做饭时,大家一起上阵,除了她。
看麻友们一起配合做饭的情形,就知道,在家也是两口子一起合作做饭,而她没有那么幸运,从结婚后,被动接受了做饭的家务,但她争取到了一个权力,就是她的厨房她做主,如果谁想在她的厨房指指点点,那就得自己动手,说到就自己先做到。
她的理论是:厨房不是做火箭导弹的地方,科技含量低,只需要态度,不需要天赋,厨房容不下评论家,欢迎任何实干家尝试,但拒绝耍嘴皮子叨叨叨。
终于,麻友们知道了她会做饭,应麻友们的要求,做几个拿手菜,她答应了,就大包大揽,她在厨房不爱叨叨别人,也不习惯别人叨叨她,她不习惯麻烦别人,想用的,主人家没有的食材、辅料、调味品就自己准备好,好在麻友们厨房经验都很老道,干活有眼色,且厨风很好,只配合从来不叨叨,她们每次配合都很开心,吃喝玩乐都尽兴。
后来了解到,她之前,从来不踏进别人家的厨房做饭,根子是在大学时看到一段话,意思是厨房里有看不见的江湖,所以,特别留意这件事,她说到,大学毕业后,她在表姐家蹭饭,虽然只洗碗,感觉得到,表姐家的厨房规矩和自己家就非常不一样,洗碗的流程、洗涤剂的用量、抹布的用法、碗碟的摆放,厨余垃圾的处理,刷锅水的处理,剩菜的处理,衡量洗碗工作质量的标准,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和标准,表姐和姐夫之间关系的好坏,也往往体现在,谁在灶台上做饭。
见的多了,就深深体会到,在中国,几千年来,有家的地方就有厨房,门槛低;家庭成员参与度高,涉及的人多;厨房的地位高,但厨师们的地位相对较低;厨房,不仅仅是做饭、吃饭的地方,也是家庭的社交场所;厨房的气质,往往就是家庭的气质;厨房里的状况,往往就是家庭生活质量的体现,也呈现着家庭关系的状态。据说,没有一部电影里没有吃饭或者厨房镜头,没有考证过,但厨房故事多是可以肯定的。
她经常去同院朋友家蹭饭,但是,从来不进厨房帮厨,她不解释,知道最多背个没眼色、懒的锅,但她的解读是,客人不进厨房,避免了给主人两口子相互挑事儿的话题。朋友来她家里吃饭,也是踏着点子来就行,不需要帮忙,就这,还得挡住老公们的数落。其实,只要是进了别人的家,厨房就是唯一立马看得懂,可以比较的地方,厨房里的是是非非多,是天然属性。
检验厨房江湖的还是过年时的厨房,每年她的爸妈都在她家过年,十多年,年年如此,无论她自己是否在家,家人都在她家过年,从结果上看,至少,厨房氛围大家都舒服。
她弟弟厨艺精,人勤快,负责肉菜,她负责素菜和海鲜类,她弟媳妇干净利索,帮厨,她姐姐负责收尾,因为大家都动手,体谅彼此就容易,想吃什么可以提要求,但做出来都不挑剔,不念念碎,所有干活的人都自在,吃的时候,哪怕不中意,自己参与过,好坏自己都有份,也就不挑剔了。
至少在她的厨房,不许叨叨,不许挑剔,不许指手画脚,动手干活的人地位最高,这几点,既是她的厨房规矩,也是她理解的厨房江湖门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