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挑战第13天】我的课堂观:看见每一个人

2021-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欧小丽

去年也有关于此话题的思考,特意去翻了去年的文字。当时的题目是《我的课堂观:灵动+内涵》,现在让我看到这题目,肯定会在心里问:这样的思考能写个什么名堂出来呢?虽然现在我的思考仍然是没有什么名堂,但我会鄙视当初的思考,太小儿科了吧。

今天看到贲友林老师的朋友圈,给了我触动。

友林说“课”992:课堂是什么样子?教师是否有过想象与规划?教师是否可以用画或文字描述想象中课堂的样子?如何让现实中课堂的样子变成想象的样子?

我就按照贲特的思考,来做简述题吧。

一、课堂是什么样子?

课堂的样子,应该是生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样子。是每个人都有安全感,都可以自由表达,是互相之间可以启发又包容的课堂。

二、教师是否有过想象与规划?

理想课堂的样子,我一直都有憧憬,也有过想象。但规划甚微,因为一进入课堂,也许就只想将某个知识点的正确率提高一些,完全忽视了理想的课堂样子。

三、教师是否可以用画或文字描述想象中课堂的样子?

这个话题,我只能用文字描述,因为我也看到过这样的课堂。

音乐组万里燕老师的课,我几乎每听一次都会动容,都会受到感染。贴一段听课笔记:

她正在和孩子们玩一个动作开火车的游戏。分成四个大组,她做一个动作,按照组别接下去。开始有些磕磕绊绊,但燕子会对那些完成得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这样进行了三次,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到了她那里。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排始终有个男孩,从来没有坐正,一直将头转向后面。当然,如果不是燕子点出,我并没有注意到他的特殊,我暂且称他为小王吧。

燕子说:“现在班里始终有一个孩子没有坐端正,大家想想看,我们要如何帮助他呢?”

一个女孩子走到他的后面,小王还是面朝后面,他们正好相对。她轻轻拉小王的手,轻轻推他的胳膊肘,想让他转身。但小王纹丝不动。小女孩只有回到自己位置上。

燕子问:“为什么她失败了呢?”

一个男孩说:“她只是推了推,没有说‘请坐端’。”看来,这个家伙知道口令很有作用。但很明显,这个口令对小王不起作用。

燕子问:“有没有谁来说说这样坐着有什么不好呢?”

另一个小男孩说:“这样坐着,很容易身子往前倾,会摔倒,碰住下巴。”这小家伙说得头头是道。

又一个孩子举手,说可以帮助小王。

他走到小王前面去,使劲力气去抱小王,想用蛮力让他坐正。

燕子马上制止了他,并问全体孩子:“老师平时有没有这样去拉你们呢?”孩子说没有。

燕子接着说:“是的,我们不用手去帮助他。”

又一个女孩举手,愿意去帮忙。

只见她走到小王面前,很温柔地说:“请你坐直。”哈,奇迹发生了,那小王真的就坐得直直的,小女孩马上竖起大拇指给小王。

燕子对小女孩说:“你能不能对他说一句——你真帅呢?”小女孩摇头,可能她认为小王还算不上帅。

另一个女孩子大方地走上来,对小王说:“你很棒,你坐直了就好像一位帅哥。”呀,这个小女孩真会表扬人,她一定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表扬的家庭里。

那小王坐得更直了!

但是,小王的旁边还有一位女孩,也是一直不能坐端正的,将脚放在凳子上。

燕子问:“谁愿意来帮帮她?”

没想到,第一个举手的是小王。于是,燕子让小王去帮助女孩,但是失败了,因为女孩压根就不听,反而变本加厉了一些。

燕子问小王:“你去帮她,她不理你,你心里是不是很难受啊?”

小王点头。

燕子说:“是啊,我们不要让帮助我们的人难受,所以有人来帮助你的时候,你就快速地接受帮助,好吗?”

小王再次点头。

燕子又说:“我们先让她安静一会,我们相信她能够坐好的。”

不得不说,课还未开始,燕子的教育智慧就让我折服。

这真的是一种柔软的方式,让一个坐不住的孩子高高高兴地上了一节音乐课。

因为,这个小王在这节课里,全情参与,跟着老师的教学设计,做各种动作,静静聆听,有好几次都被燕子请上台去做指挥家。而那个女孩,也显得比较安静。

想想每个班都有这样特殊的孩子,而我们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这样的课堂,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课堂,是眼中有每一个人的课堂。

针对知识层面来说,仍然需要眼中有每一个人的课堂。任何一个孩子的表现,或者发言都值得珍视,都值得去反馈。

四、如何让现实中课堂的样子变成想象的样子?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让理想照进现实:

1.潜心读懂儿童。读懂儿童是一辈子的功课,读懂儿童的心理,平时和孩子们多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动向。立德树人,先将德的种子播下,并

2.深度解析教材。深挖教材背后蕴含的思想和方法,联系对比,找准本质,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化知识。

3.深潜课堂,读懂课堂。将自己的课录下来,反复听,读懂课堂的走向,揣摩课堂的某个细节,以及某个学生和某个知识点上的对接,是如何反应,为什么会这么反应,又该如何提升。

我现在听课,或许受了洪杰老师的影响,最喜欢去看不同孩子的表现,看他们如何在课堂上得到关注,一是情感的关注,二是学习的关注。

看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其实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成长。一是老师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意识,是否会有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二是学生是否愿意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并能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一味的被动学习和接受,这样的课堂注定是乏味的,是没有多少生命力的。

或许,我会想到这个每一个,是因为那句“为每个孩子的最大可能的发展负责”的办学追求,我们的课堂,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生长吗?虽然难以衡量,但仍然可以作为我的目标。

【这篇文字的确还是没有什么名堂,没有新意,只有老套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