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标》

2022-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欣_f816

课标修订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2.坚持问题导向3.坚持创新导向

主要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四是增强了指导性。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理念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三、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应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学段要求:分为四个学段,都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四、课程内容:

(一)主题与载体形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革命文化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语文课程内容,以进阶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习过程,凸显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变以静态的知识讲解分析为主的语文课教学模式。

      三个关键要素: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数理

发展性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