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根基:主敬存诚

2019-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清月照天心

所谓根基,言不可离也。如《中庸》言:“道者,须臾不可离也,可离非道也。”修身之根基不外乎「主敬存诚」。

敬者,定性之工夫也。指保持一种恭敬认真的态度。敬通动静,定安心性。敬之要,在于端整从容。

孟子言:“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所谓存者,乃言存觉照善恶是非之诚矣。人欲寡欲,若无敬,难能寡欲。放纵故而多欲,端敬故能寡欲,可谓一目了然也。

诚者,觉慧之工夫也。指保持清明的觉照。善恶是非不模糊,不自欺。“敬”之定性的工夫,是诚之觉照工夫的根基。

诚之下手处在于明善。

诚善之要,在于「知耻」。知耻乃能明善,明善乃可修德,不知耻而能修德者,未之有也。故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明善者,于己,要不失负责、修磨之心。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不自卑,亦不自负。目的在于达到不卑不亢,有卑有亢即成修身障碍。自卑是模糊阴云的心理。可以将自卑化成知耻、知惭愧,改过上进之心。

勇于行动锻炼,长养自信,至于不畏挫折,不惧将来,可不自卑矣。多做少言,善于反省知不足,言行对照,可不自负矣。

明善,于人,在态度上理应谦和敬爱,在言行上应取忠信以安人。

修身之真切工夫,在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大儒阳明先生言:“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

修身之效验,在于此心自然戒慎恐惧,真诚恻怛,此之谓“慎独”。及其至也,见善思善如好好色,乃欣喜行善,见恶思恶如恶恶臭,乃避而远之。

相关经典摘录

敬:

修己以敬。

——《论语.宪问》

敬事而信。

——《论语.学而》

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卫灵公》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易.文言传.坤文言 》

诚:

闲邪存其诚。

——《易.文言传.乾文言》

诚身有道,不明善,不诚乎身矣。

——《礼记.中庸》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国风·卫风·淇奥》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 尽心上》

诚者,无自欺也,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此之谓自慊。

——《礼记.大学》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礼记.大学》

何为修身真切工夫?

先生问在坐之友,此来工夫何似?一友举虚明意思。先生曰:“此是说光景”。一友叙今昔异同。先生曰:“此是说效验”。二友惘然。请是。先生曰:“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若只管求光景,说效验,却是助长外驰病痛,不是工夫”。

——《传习录卷上. 门人薛侃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