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山水的倒影

2023-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精进的医生

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晴

早上五点多钟起床,六点天还没亮,先生就开着车带我到屯堡乡下的一条河边去钓鱼。一路上,天边的月亮让天空有一点点光亮,太阳要六点四十多分才会从山上升起,青青的山峦上隐隐约约涌现出白云缭绕。

从城里跑了一个小时左右,天也亮了,到了屯堡的双龙村,这里环绕大山的河流是是恩施市备用水源地——屯堡乡车坝河库区,河水在两岸的青山的映衬下显得很绿。

到了乡村公路旁边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就在河边,院子里的柚子树上结满了一个个黄色的大柚子,还有白色的山茶花、小灯笼一般的金玲花、粉红色的芙蓉花、鲜红色的一串红个鸡冠花。画眉、麻雀、布谷鸟此起彼伏互相和鸣,蝴蝶在花儿上面翩翩起舞,这儿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地方。

这户农家是集养鱼、钓鱼、吃鱼、娱乐于一体的农家休闲场所,这里依山傍水、花木葱茏,清幽宁静,是我们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感受田园风光,融入大自然的理想去处。门前苍松绿叶、坝中的碧水、远处的郁郁葱葱的青山、蓝天白云、点点人家、袅袅炊烟……这就是车坝水库边双龙村的景象。

水原本是清澈透明的,然而岸边的绿树将水染成绿色。这水可有几十米,显得有些幽深,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有许多鱼儿在水面跳跃着。老公和钓友们在岸边钓鱼,他们不停地收杆儿,看来应该是钓到了鱼儿。我坐在老板家的院子里晒太阳。这晚秋时节出大太阳的日子很少、也很美,平日里老是淅淅沥沥的蒙蒙细雨,让人愁绪满怀,而周末这两日的阳光一扫平日里的阴霾,让我们的心情格外愉快。

在河边的小院里晒着太阳、欣赏眼前的风景,随手翻了翻度阴山写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我一直非常喜欢阳明心学,它对于锤炼自己的心性、修炼自己的强大的内心是非常有帮助。在这么优美的乡村小院里看书实在是一种享受。好久没有完整地看一本书了,今天乘有闲工夫,好好沉下心来与心学对话。

王阳明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的人,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与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并称“两个半圣人”中的“两个”,而这“半个”则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湘军创始人——曾国藩。

王阳明用“知行合一”建功立业,使其轻松成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哲学家;张居正用“知行合一”进行了一场变法,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日本人通过“知行合一”进行了明治维新运动,从而一跃成为东亚强国;稻盛和夫用“知行合一”,创造了企业神话。而伟人毛泽东,也对王阳明心学大为推崇。

王阳明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那些外物,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

而心学的最大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这就是“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里的“知”并非“知道”“知识”,而是“良知”,是每个人生来就具备的道德感和作为人最基本的是非观。所谓“知行合一”,说的是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内心中的“良知”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王阳明认为他的心学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简单到——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但正因为太简单了,人们反而不相信——不相信成为圣人的标准如此之低,只要遵从良知,遵从内心的判断就可以了,凡事求诸自己的内心,不必向外求,不必去寻找一个外在评判价值的标准答案。

这样的情况不正是现如今“碎片化”信息时代你我的缩影吗?我们不愿意相信“笨方法”,不愿意相信坚持和专注的力量,不而总是在找快速成功的捷径,总是不断的转换赛道寻找更轻松的方法,结果呢?一事无成。

遗憾的是,我们很少真正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该做和想做的事情,做事的标准不是是否遵从内心,而是去追逐名誉、地位、利益等等,去追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如此我们就会活得很累,都是为别人而活,活在别人的眼光和口水里,我们要为自己的内心而活,活得舒心、自在就好,一切遵从自己的内心才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光有心而无行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们想要知道一件事情的答案,光靠空想和琢磨是没有意义的,只能靠行动,靠“事上磨”,起心动念了就必须行动,这才是“知行合一”。

心是山水的倒影,在大自然中修炼自己的内心,让内心越来越强大,心中动念了就去行动,做到“知行合一”“致良知”,这样才能让自己不为世俗所累,做好自己。至于结果并不那么重要了,“尽人事听天命”而已,享受“事上磨”、锤炼心性的过程,并不在意最终结果的好坏,这样的人生才能过得潇洒从容、舒心自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