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简友广场读书

《精神病学》笔记与摘抄(2)

2024-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鸢月鵩

精神障碍发病之生物学原因:

遗传与环境:如亨延顿病等单基因遗传病。然而,对于精神分裂等,未能找到所谓的"致病基因" 。一般认为,这些疾病是由多个基因,甚至 微效基因的相互作用,使危险性增加,加上环境因素的参与,产生了疾病 。

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某一个体是否患病,其中遗传因素所产生影响程度称为遗传度 (heritability) 。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相同的遗传变异可能在不同的人导致不同的精神疾病,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或注意缺陷综合征。可说明遗传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由于环境的作用,影响了基因的表达,从而可能导致某些疾病清况,这种表观遗传的改变有遗传至下一代的倾向 (表观遗传学)。

神经发育异常:遗传因素以及早期环境因素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神经元增殖、分化异常,突触过度修剪或异常联系等。共同表现为脑结构和功能可塑性改变,包括额叶、颞叶内侧及海马等脑区的灰质和白质减少和体积缩小等。早期的表现可能仅为轻度异常,如轻度认知功能损害,青春期后可能表现较为严重的异常。

神经发育的影响因素有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 。

感染:梅毒,hiv,弓形虫感染、单纯庖疹性脑炎、麻疹性脑脊髓炎、慢性脑膜炎、亚 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

可发生于子宫内、儿童或成年期。

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

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 、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 教育 、入际关系等。

急性应激反应:数分或数小时,持续短于一个月,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

PTSD:焦虑,恐惧,事后回忆,梦中体验。

人格:

人格障碍与精神障碍关联(如分裂样易患精神分裂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