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社会热点简友广场

英语组讲座//跟着闫付庆老师学读书

2023-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蒲公英_0477

文/梁树丽

年会上的闫老师

12月份的英语研讨我有幸邀请到了闫付庆老师。他给我们带来的讲座分享是《跟<西游记>学做好老师》。

大家知道闫老师的经营的小园子是“教育即陪伴”,目前已经积累文章820篇,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文,多篇被报纸刊物发表,我们英语组的成员也多次拜读到他的文字,当然从这些文字里面,我们能深刻感受到闫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正如他在工作总结中写的那样:用一颗心教育修行,做好班级和课堂两件事,搞好家校社共育,用情陪伴孩子们,用学习,思考,研究,实践,记录修炼自身,正因为如此,闫老师在成长的路上集科研型的老师,智慧型的老师,成长型的老师于一身,他是我们英语组的榜样,也是我们杏坛网研社的骄傲!

我们都读过或看过《西游记》,我们也听过于德明老师讲过《西游记》,但是闫老师从不同的视角对此书进行了不一样的解读,他强大的思维能力让我们折服,而这学期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读《西游记》而且他还写出了60篇的读后感,这个数字足以让我们震撼。

我们读《西游记》读到更多的是一个故事,如果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来看,我们做到的也只是学习理解,而闫老师却能从《西游记》中读到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是他最值得我们学习和点赞的地方。

我们常说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认知。何为认知?就是我们的思维力。闫老师能以小见大,从《西游记》中的师徒关系悟我们的师生关系,他从“无条件接纳,有限制干预,无声息影响,不预设期待”四个方面给我们诠释了师徒关系与师生关系,这个解读让我们深以为然。

当然受闫老师讲座的启发,我也在闫老师文字的影响下开始思考如何跟着《西游记》去做好老师,当我们学着去思考的时候,这说明闫老师的讲座是成功的,是有影响力的。

如果把唐僧看作老师,那么他的四个徒弟就是学生,这四个徒弟能力有高低,性格有差异,但是他们在唐僧的带领下最终还是取到了真经,过程虽然不易,但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唐僧和三个徒弟(加上白龙马)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双赢甚至多赢。

我么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关系,当我们面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时候,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他们之间的差异,而是要首先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和这些孩子们产生良性链接,自己如何做“驯龙高手”,让这些孩子们心甘情愿跟着我们走。

当然闫老师谈的只是师生关系这一个点,他的文章每一篇我都认真拜读过,他在文章中写到了很多不同的点,这是他思维强大之处,但是当我读《西游记》或者我看《西游记》这个电视的时候,我最初是不喜欢唐僧这个师父的,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好老师。

一个好老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但是唐僧对孙悟空不信任,他宁肯相信自己的肉眼也不相信悟空的火眼金睛,他一次次被妖怪欺骗和掳走,但是他永远好像都不长记性。我不喜欢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太自负,甚至愚蠢,这样的老师管理学生只有打压,学生表面服从,但内心却是不满,这也是每次唐僧遇难,猪八戒想散伙的原因。

当然我不认为唐僧真爱他的徒弟们,尽管他最初对悟空也非常好,还为他缝制衣服,但是当悟空不听话,不服从管理的时候,他就开始念紧箍咒,所以他对悟空的爱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无条件的爱,单纯从这一点他不应该是好老师。

虽然唐僧在取经路上是信念最坚定的那个人,但是他却做不到“和善”,我们会发现原来的悟空是非常有个性的一个猴子,到了最后悟空就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与其说是唐僧把他变成了一个“好学生”,不如说是唐僧抹杀了悟空身上的那股战斗的勇气,抹杀了他最初的“真善美”。

我们常常抱怨自己的学生笨或者差,这固然是事实,但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也未必是一个好的老师。

前段时间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导师和师父。孙悟空出世后的第一个老师是菩提祖师,这是他的授业老恩师,他教给孙悟空的是真本领,是72般变化,筋斗云,但是唐僧这个师父一路之上却没有教他任何本领,悟空跟着他不仅没有安全感,而且还逐渐失去了价值感,因为后面悟空就不再打妖怪了,而是去把妖怪的家长喊过来,让他们领走自己家的宠物。

我们是做学生的老师还是导师,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我还发现师徒四人中,孙悟空是最没有背景的一个人,他属于草根出身,而剩下三个都是从天上下来的,他们有人脉有背景有关系,所以我们不难理解悟空的处境,他永远都是冲在最前面,干活多而且不讨好的人,他干得好永远都抵不上猪八戒说得好,这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细品的一个方面,所以唐僧从对待徒弟的不同态度上,他也不是好老师。

我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好的老师就应该是学生生命中的伯乐,我们每个人都要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真正的接纳与,包容与影响。

我们习惯用成功定义优秀,比如唐僧师徒四人成功取到了真经,这个成功也仅仅是唐僧的成功,因为徒弟们并没有去传经送道,也没有把精神传承,对悟空来说他喜欢的还是花果山,八戒心念的还是高老庄,而沙僧依旧心无执念,他们只是被动的完成取经任务而已。

从唐僧身上,我们应该想想自己是育分还是育人?或者二者兼有。听完闫老师的分享,我发现自己竟然能想到这么多,虽然很是肤浅和牵强,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去思考了,这就是进步。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解读语篇,或者设计问题链,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更能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参与度。

闫老师分享结束后我的思考就停不下来,我突然发现《西游记》这本书很有意思,当然我们觉得有意思是因为我们把书和生活和自己产生了链接,原来最好的学习就是和“自己”在一起。

我又一次收获满满。

感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