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入门100问(11-15)

2018-08-23  本文已影响0人  雅文心理咨询

第11问:精神分析只讲性吗?       

答:经典精神分析对性讲的多一些,当代精神分析就很少在谈性了。  精神分析真正代表什么?由于这方面的普及性的知识不够,许多人容易将性的因素夸大去说,而忽视在心理治疗上还有许多重要的部分。在他们的心理上,性成为不好的观念,它不时的传递着秘密、不道德和羞耻的东面,给人以不好的印象。 精神分析检查的是整个的人,决不会单单集中在性上。它还得检查其他事情,包括他的权力欲望,对成就的渴望,与重要他人的关系,他的爱、恨、情、仇等等。 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所有这些态度中可能存在一些性的根源。但是必须记住:这里的性不只是人的生理行为,而是一种象征,它是所有个人的欲望和情感,包括热情、吸引力、发明创造、艺术创作、关系和友谊的总和。

第12问:我能自己分析自己吗? 

答: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某些人比较了解自己,但这种了解大都是意识层面。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没有专业人员的帮助,这项工作是不可能真正完成的。 既是有专业人员的帮助,病人想完全了解自己,还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这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会产生很强的抗力,不会放弃原有的东西。  精神分析有些基本的必要设置,利用这些必要的设置,才能进行“关系转移”,不通过“关系转移”就不会有成功的分析。被别人分析是一个很体面的事情,虽然有时会有点痛苦,但痛苦过后是快乐的,这也是精神分析的魅力所在。

第13问:任何人都可以被分析吗?

答:不是的,总的原则是不求不助,即便是有求助的,也要分清情况。  很多人可以很优越的适应他们生活的世界里,在他们没有为自己带来烦恼之前,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精神分析,精神分析不分析美好的事情。  也有许多人,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 ,无法从精神分析中得到帮助,他们或者太年老了,或者长期坚守着自己的思想观念,或者坚守自己的宗教信仰,或者根本不想改变的人等等。  分析一个人的必要条件是他对治疗师的充分信任程度,再评估一下治疗对他是否产生益处。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也不能被分析。 

有三种人,一般不能被分析: 

1、聪明绝顶的人; 

2、严重的精神病人;   

3、死憨真傻的人。

第14问:精神分析为什么重视早年的经验?

答:因为人的人格形成于早年。早到什么时候?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人格的形成6岁就没有戏了。换一个说法,就是人格的形成在6岁之前,这个与我们中国人的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孩子刚出生他完全依赖着母亲  孩子刚出生他完全依赖着母亲,从而取得各种需要的满足,他即有生理上的需要,也有情绪情感上的需要。孩子这段时间特别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断的求索,而任何拒绝都可能伤害他。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陷入极其动荡不安的一组经验中,而这些是他们难以忍受的。比如,孩子可能饿了,但却没有人留意到。他需要母亲的切肤温暖,却恐感觉到的是冷漠。孩子的要求很多,对这些要求,父母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反应,有时甚至是否定、批评、指责。而这些东西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就会形成好妈妈、坏妈妈的经验,形成好的客体和坏的客体的经验。 早年对环境、情境中的人、事、物的心理体验,多半影响成年后的生活方式。这些经验也能操纵他的政治观点、职业选择、恋爱结婚、爱好兴趣等。早年发生的这些事在意识上被遗忘了,却强有力地被保留在潜意识里。这些东西越积累越多,并不断重复,形成强大的内在力量,有时会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通过精神分析,他才能知道这些事情。

第15问:精神分析发展的基本路经是什么?

答:100多年来,精神分析运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不断地对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进行修正和变革。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大致遵循着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两条路经。 内部发展的路经----弗洛伊德倡导的驱力模式,经过荣格、阿德勒等人的过渡之后,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式,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主体间等。他们从学科内部推动着精神分析向前发展。 外部发展的路经-----指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从外部学科,比如医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哲学、语言学等汲取营养,把精神分析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分别出现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存在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等,他们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向外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