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22
2022-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白海若
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无从选择的幸福生活也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而只是“被幸福”。
苏格拉底虽说每个人的眼睛都有观看的能力(就像每个人的灵魂都有学习的能力),但因天赋各异,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跟着哲人走出洞穴。
柏拉图因此提出过一个非常激进的想法:把所有十岁以上的孩子都送到乡下,进行统一的教育,按照哲学王制定的习俗和法律来培养他们,以改变他们父母对其的影响。
能够理解哲人想要实现理想国的愿望,但个人并不赞同这样的做法。首先,对孩子们进行统一教育时,即灌输和植入一些新的观念,但谁能保证这些观念是所探求的东西,又能为这些观念负责呢?其次,这种做法忽视了人的个人意愿和多元性,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哲学王,这种做法是建立在,每个人都需要为成为哲学王付出努力之上。
另外,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构建的美丽城,是一个具有高度同质性的共同体,就像是放大了的家庭。在孩童时代,我们都对父母有无限的信任。而在理想国中,哲学王就是这样的大家长,其他人就像是孩子,哪怕是成年人,也如孩童般处在被严格保护的状态。但我认为,人成年后,就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付出相应的代价,哪怕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