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轼新传》(二)
苏轼(子瞻)、苏辙(子由)兄弟俩,与其父苏洵(老泉),诗文皆有造诣,蜚声古今,史称三苏,父子三人皆属唐宋八大家。
苏洵以政论性散文见长,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字字珠玑,他的《六国论》选入当代高中语文课本。我当高中语文老师时,曾教过这篇文章。
苏轼以写诗为主,嬉笑怒骂皆可入诗,留传2400余首,有感而发,诗友唱和,贬职途中,亦与寺庙僧侣、道士唱和诗作。晚年醒悟自己不宜从政,自愧不如陶渊明,又将陶诗拿出来一一唱和。苏辙诗文兼得,作品累计2000余篇。
苏轼、苏辙,兄弟情深,也是历史佳话,《明月几时有》便是苏轼七年未见苏辙,中秋醉作,至今广为流传的佳词。他们幼小受父亲言教,共读诗书经史,同年入朝进士及第,同朝为官,而且官运跌宕。跌宕起伏的原因,由于当时的黑暗政治,苏轼屡遭奸佞小人陷害,连累苏辙同遭贬职。对王安石变法带来坑民害民状况,两兄弟政见相同,这也是屡次遭贬的原因之一。
苏氏兄弟,性格迥异。苏轼豁达乐观,好友,好酒,好山水,即便屡屡遭贬,脾性不改,所贬之处,无不留其登山看水足迹,与友饮酒和诗故事。政治身份像荡秋千,达时金堂玉马为帝师,开府州郡封疆大吏;穷则为大庾岭外的南荒逐客,见识过贵族门第的骄奢淫乐,体验过闾巷贫民的困苦无助。
谪居黄州五年,拖家带口,贫困到居无定所,食难果腹的地步。不得已,托朋友向当地政府请领一块废弃营地,五十余亩,辟作农场,自行耕种。地处州东山麓东坡,苏轼建东坡雪堂,东坡之名由此而来。
东坡一生,历尽坎坷 ,独行于荆天棘地之中,胸臆间积郁着一腔难平之气,在痛苦孤独的人生路上,以诗倾吐心声,无论是长歌当哭,还是欢愉短唱 ,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苏辙性格沉稳、谨慎,比较重视修身养性,寿命长于父亲和苏轼,官位曾至尚书右丞,相当于宰相。在苏轼漂泊无定,难顾家小时,苏辙总是尽心尽力照顾。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2012、2013两年,播过苏辙预防老年腰腿痛的秘方,碰巧我都看到,按照秘方采取措施,效果非常好。我今年74岁,真的腰腿不痛。
现介绍秘方如下:咀嚼鲜生栗子,直至嚼出浆来,方可咽下。我连续两年在鲜栗子上市时,买了一个月的用量。每日早晚各一次,一次两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