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登之虎——乐进(一)
矮个战神
不知大家在看电视剧时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在冷兵器时期的战争,冲在最前面的那一批士兵几乎都是九死无生,后面的士兵需要踩着队友的尸体冲锋。而在攻城战中更是如此,面对几十米高的城墙,最前面的士卒需要冒着敌人的箭矢攀登云梯,即便侥幸爬上去了,又要面临被城墙上敌人包围的困境。那么这些士兵既然知道自己大概率会死,为什么还要在最前方冲锋呢?道理倒也简单,如果冲锋的话虽然大概率会死,但总还是有极小概率幸存的,如果遇上好的将领,在死后家人还能得到一笔抚恤金。但如果不冲锋的话,肯定会被后面的己方监军斩掉,最后连烈士都算不上。因此对于这些不幸被安排在最前排士兵而言,不要命地冲锋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
而我今天要介绍的,便是在这几乎必死的冲锋一次又一次幸存下来的猛人,堪称三国第一先锋的乐进。与其勇猛的战绩恰好相反的是,乐进并不是那种高大勇猛的猛男形象,相反史书记载他“容貌短小。”应该是属于那种矮子战神的类型。史书中对乐进家世的记载很少,因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乐进是寒门出身,
作为一个寒门出身的人,乐进最初参军可能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也可能是被强征入伍的。此时他也很不幸地被编排在队伍的前列,成为那为数众多的炮灰之一,但他却在出生入死中发现自己在战场上的惊人天赋,总能够在这死伤惨重的战场上取得胜利。《三国志》记载“乐进以胆烈从太祖”,而曹操也正是在多次的作战中发现了这位猛人,并让他担任帐下吏。
每战先登
初平元年(190年),曹操因为独自追击董卓而大败,所带的士兵也几乎死伤殆尽。于是曹操亲自去扬州募兵。乐进则被曹操遣回所属的阳平郡募兵,乐进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家乡募得千多人,后来与曹操在河内会合。曹操任命他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兴平元年(194年),乐进跟随曹操击吕布于濮阳,张超于雍丘,桥蕤于苦县,“皆先登有功”,乐进也因此被封为广昌亭侯。
建安三年(198年),乐进从征张绣于安众,围吕布于下邳,击败了吕布的别遣军将。建安四年(199年),乐进又击眭固于射犬,攻刘备于小沛,都获得了胜利,拜为讨寇校尉。
遗憾的是,史书并非是《演义小说》对乐进的这些功绩都是一笔带过,并无太多的细节描写,但曹操都是有亲眼目睹的,乐进才因此一路升迁。乐进正是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寒门人士,既不姓曹也不姓夏侯,所能依靠拼命。因此他才选择在每战中冲在最前线,去第一个登上城楼。
骁果显名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开始前,乐进与于禁将率领步骑五千,击袁绍的别营。二人从延津西南沿着河前进,之后渡河攻打获嘉。在这一战中,两人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俘获各有数千,降服袁绍将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然后返还营地。我们不难推断出,依照二人的性格,此战应该是于禁担任指挥,而乐进则带兵冲锋。二人一同取得了这样的大胜,也有助于曹操在之后官渡之战的安排部署。在官渡之战中,乐进奋勇力战,并且在最为关键的乌巢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乐进在此战中斩杀了袁绍部将淳于琼。也有史书记载乐进是活捉了淳于琼,而后淳于琼被曹操下令斩首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难度可就更高了。因为淳于琼可不是在演义中所塑造的那个酒囊饭袋,他在早年还亲自被汉灵帝任命为西园校尉之一,与曹操袁绍是同僚,而后也一度被袁绍重用。
建安九年(204年),乐进跟随曹操攻打袁绍之子袁谭、袁尚兄弟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拜游击将军。不久乐进别击黄巾,破其众,平定了乐安郡。从围邺城,平定后追击袁谭于南皮,此时的乐进已经在军中担任将军了,他已经不是早先那个没有选择的士兵了,但他却依旧选择冲锋在前。根据史书记载乐进在这次战斗中又再次先登,率先闯入南皮城的东门,在攻城战中第一个突破敌人城门并且取得胜利。之前乐进可以说是没得选不,但现在却不一样了,对于他而言这种战场已经游刃有余。因此就算可以待在安全的后方,他也还是选择冲在最前线担任先锋。并且在袁谭败后,乐进别攻雍奴,再破其军。
鲜有遗失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上表汉献帝,称赞乐进及于禁、张辽说:“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于是,任命乐进为折冲将军。
之后乐进奉命别征高干,从北道进入上党,回出其后。高干等人还守壶关,连战斩首。高干坚守,可这次乐进也没有攻下,双方一度出于僵持状态,直至曹操亲自来征,才攻克壶关。秋八月,曹操征管承时,进军淳于,再次遣乐进与李典往击。这次乐进没有让曹操失望,二人成功击破管承,管承被迫逃入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