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方鸿渐:穷家富养的孩子,终究活不成希冀的模样
方父是前清举人,虽是一乡之望的乡绅,但家境不算太好。供方鸿渐上大学于方家而言,是不惜重资。两个弟弟读书并不多,早早结婚生子,所娶媳妇也是普通人家女儿。出国留学则超越了方家承受能力范围,好在有点金银行周经理的资助得以继续。
方父在方鸿渐身上倾注了不少心血,对于大儿子寄与了比较高的希望。方父是文化人,亲自教方鸿渐国文,方鸿渐中学会考考过第二,那时他是一个成绩不错肯听话的好儿子好学生。
方回国后,所接受的待遇是隆重的,无论是周经理还是方父,以为方鸿渐已是人中龙凤,只可惜,方鸿渐节节败退,终究活不成他们所希冀的模样。
方鸿渐是那个穷家富养的孩子。他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没有方向
方鸿渐上大学,转了三次系,由社会学系转哲学系,最后转入中文系。四年留学,换了三个大学 ,随便听些课,生活懒散。
这个和方鸿渐中学时期的埋头苦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方父之能,教育方鸿渐应该是“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方父未教方鸿渐,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整天沉溺于自己满足中。而方鸿渐习惯于依赖于父亲的教诲,懒于思考,直至成年都是茫茫然。
在当今社会,很有这么一类人,读书不知是为了什么,也不知为谁读书?大学以前,父母督促,被人推着前行,此时成绩尚可。然而去了大学,无人监管,一旦失去外力的驱使,便成了无头苍蝇,松散挂科,甚至毕不了业。
钱钟书在几十年前便塑造了一个这个角色出来,真可谓是犀利。这类人可以说从古到今,一直都有。
究其原因,是没有人生目标,没有一个长期规划,终究误终身。
七年宝贵的学习时间,足以让有梦想的年轻人不断完善充实自己,学会生存技能。方鸿渐把全部时间花在贪图享乐上去了,什么也没学会,从周效成的眼中看到,他既不能文又不能武,没有一样东西可拿得出手。
方鸿渐就是《伤仲永》里“泯然众人矣”的仲永,“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少壮。错过的时光,永远错过,回首再叹,已无任何意义!
不知感恩
穷家富养的孩子,都有一个特点:被家人过度保护,不知感恩。
以己之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所谓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是树立孩子的责任感,指引他顺利走上人生道路,以及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方父方母对方鸿渐的是富养,是让他接受高层次的教育,开阔眼界。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错,但是,他没有让方鸿渐懂得责任,一个对家庭的责任。让方鸿渐以为家中条件还不错,不需要他去承担什么。
上大学时,家境应该还可以,说服了儿子不退婚,就打了一笔款子,用来买营养品补身子。对于轻而易举得到的钱财,方鸿渐没有珍惜,并没有以为那是来之不易,也没有想过那是家人节衣缩食所留下来的,而是一种理所当然。方家不缺钱吗?非也。要不然,周家女儿去世,方父不会庆幸方鸿渐没有在三年前和她结婚,因而省了一笔钱。
上完大学,家中状况,方鸿渐是知道的,按道理,作为家中长子,应该承担起家里的责任,去工作,与父母一道把家庭支撑起来。但他没有,得知周经理愿意资助他去留洋,当作意外惊喜,欣然前往。方鸿渐和父亲谁也没有想过,这种依靠他们去满足自己想法的不合理,依然是理所当然,只是方鸿渐有何德何能,可以坦然接受这种资助?
别说周家小气,所有的投资,谁不想收到回报?或人情,或经济。方鸿渐给周家的回报是什么?尊重,体谅,努力工作?都没有。所以后来周太太骂他没良心,真没冤枉他。
事后,与周家闹翻,方父还一味指责周家,恩情一笔勾销,为什么不回过头来想想,没有周家,方鸿渐怎么有可能远渡重洋,潇洒四年?如此家教之下,方鸿渐也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
感恩,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体会到人间的美好,才能感受人心之善,这样的心灵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现在流行感恩节,让我们学会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学会说“谢谢”,滴水之情,或许不必涌泉相报,但是念当初滴水是在自己困苦之时的救命之水,依然可以感动自己和感动他人。
眼高手低
方鸿渐的不学无术注定做不成什么事,没有一技傍身,任何时代,不管古今,不管中外,生存都是非常不易。
我们曾经天真地以为,想干什么,由我去挑。然而生活是反过来问你:你能干什么?让我想想,让不让你干。
求职道上,我们都有过这样那样的纠结和选择。没有出色的能力,职场菜鸟是不是常有这样的抱怨,可是抱怨归抱怨,生存是第一,只有努力学习技能,方可一步步向前。一口吃不成胖子,得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去做事,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其生存之道。
方鸿渐看不上点金银行的工作,整天混日子,挂个闲职,拿着薪水。面对不如意,方鸿渐有过想改变现状吗?没有。一没有沉心在点金银行去学习业务知识,二没有自己积极努力去寻找工作。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选择的是随遇而安。假如赵辛楣没有推荐他去三闾大学,他会在点金银行混多长时间,谁也不知道。
回到乡下,到一个中学的演讲,本来以他的口才,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也是因为他的不屑一顾,也看不上这种演讲,在醉眼迷离的情况下翻书,写下一千来字的演讲稿。马虎应付,结果闹出天大的笑话。小事不想做,大事又做不来。三闾大学教英文,给揪出一堆的错。
社会往往会给人最生动的一课,你看不上的事,也是你干不好的事,因为无心去做。你看上的活,也是你干不了的事,因为你无能力去做。
眼高手低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注定了他的一事无成。那些啃老族哪个不是这样,掂轻怕重,逃避现实,最后终天不见天日,变成寄生虫。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机会走出一条道。
玩世任性
方鸿渐是很任性的,留学几年,任性地挥霍着钱财,挥霍着时光,连个毕业证都混不到,这个不用说。
他还任性地以自己为中心,大讲学历无用论。周经理和方父没有包容他,要求必须拿到一个文凭,这是社会的规则。
方鸿渐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任性演讲,体面尊严丢之怠尽;任性得罪周太太,失去了第一份工作;任性教书,被高松年解聘;任性耍脾气,婚姻岌岌可危。每个环境均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你不以为然,只有被淘汰。
他人的包容是有限的,一次可以,两次或还有原谅,长期如此,没有人会再宽容你。这需要个人的成长,即便原生家庭有些东西没有教会自己,但人入社会,就得学会怎么与这个世界讲和,懂得进退,懂得扬长避害。
谁不想任性的活着?但是谁又能任性地活着?每个人不仅是一个个体,还是群体中的一部份。妥协不是罪,有原则的妥协是最聪明的做法。赵辛楣做到了,孙柔嘉也懂。纵然孙悟空有通天大的本领,想取得真经,修炼成佛,还须在佛法的框架里,经历打造经历磨难。
生活会让方鸿渐越来越收起任性,他也会慢慢融入社会,只是这个过程,弯路走得多些。
我也见过不少任性的职场新手,由讲究个性,讲究自我,慢慢地一点点收起脾性,最后成为集体一部份。理想和现实向来都是有差异的,走出理想,走向现实,这便是人的成长罢!
希望仍在
社会给方鸿渐上了最重要的一课,让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一点点看清这个现实。方鸿渐有知识份子的清高,朴实,心地善良,也有他的局限性,好面子,不惹事,不生事,但又躲不开事。他并不会保护自己,对于复杂一点的人际关系束手无策,鄙视自己的出身,又无法跳脱出来,被生活打击得体无完肤。
时下讲的穷家富养的孩子,大概说的就是方鸿渐这类。他们被寄与厚望,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自身的,家庭的,社会的,低估了现实的残酷。无以委以重任,只有在生活中苦苦挣扎,不断在矛盾中徘徊,如困在茧中。
依然有机会,如果能够自我突破,破了茧,还能成为那只美丽无比的蝴蝶,如果无力改变,那么只有永远永远困于茧中,只是一只蛹。生活总在继续,从来不会因某个人而去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