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明崇祯皇帝自缢地-景山
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前街路北,西临北海,南与紫禁城(故宫)北门“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御园。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海拔45.7米,曾是京城的制高点。
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园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游人如织,是北京皇城内独具特色的所在。
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该处是个小山丘,名“青山”。据传明代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又有“煤山”俗称。明永乐年间,将开挖北京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形成一座高大的土山,称为“万岁山”。“景山”一名则是清入主中原后,于顺治八年改称的。山上的五座亭子,为乾隆年间兴建,自东向西依次为观妙亭、周赏亭、万春亭、富览亭、辑芳亭。
景山中还有一处著名景点,即明思宗朱由检自缢处-万岁山东麓的一株老槐树。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军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缢死于万岁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上。清军入关后,为笼络人心,将此槐树称为“罪槐”,用铁链锁住,并规定清室皇族成员路过此地都要下马步行。此后老槐树枯死,现在槐树则是后人补栽的。
下图、景山公园西门

下图、左下:《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之碑》,右上:《明思宗殉國處》碑,位于景山东麓。

下图、《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之碑》

下图、《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之碑》碑文

下图、碑文

下图、《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之碑》作者简介

下图、《明思宗殉國處》碑:
中華民國十九年三月
明 思 宗 殉 國 處
故宫博物院敬立

下图、《明思宗殉国处》简介

下图、碑旁的这棵槐树,即明思宗自缢处(原树早已不存,此树是补栽的)。

下图、《明崇祯皇帝自缢始末》

下图、在去往景山东麓“周赏亭”的台阶上,俯瞰明思宗自缢处-槐树全貌

下图、景山上有五座亭子,位于中间、山顶最高处的亭子名为“万春亭”,向东侧下山依次为“观妙亭”和“周赏亭”。向西依次为“辑芳亭”和“富览亭”。此为位于景山东侧,地势最低处的“周赏亭”。


下图、在“周赏亭”南望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下图、继续沿台阶上行,是东麓第二座亭子:“观妙亭”


下图、在“观妙亭”拍摄东北方的“永思殿”

下图、“景山”石刻和位于山顶的最大、最高建筑“万春亭”

下图、近拍“万春亭”


下图、景观石:京华揽胜第一处罗哲文题

下图、“万春亭”内供奉的“毗卢遮那佛”

下图、远望故宫博物院

下图、远望故宫“西六宫”和“国家大剧院”

下图、远望故宫“東六宫”

下图、故宫护城河和东北21角楼

下图、东望北京美术馆

下图、北望“寿皇殿”和“鼓楼”

下图、西望北海公园白塔

下图、拉近镜头拍摄北海中的游船

下图、这是“万春亭”西侧的“辑芳亭”


下图、回望“万春亭”

下图、这是景山西麓最后一座亭子:“富览亭”


下图、景山公园图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