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咖啡更过瘾 | 视觉上的咖啡
说实话,我不怎么喜欢看咖啡纪录片,这类片子太过面面俱到,内容就像教科书,没什么新颖性,基本都会谈到咖啡的起源、历史发展、咖啡种植地的旖旎风光、咖农的困苦生活、精品咖啡革命、公平咖啡运动、咖啡的制作工艺流程等。导演都想把咖啡纪录片拍出史诗巨作级别的效果,于是片子里就充满了来自黑皮肤、白皮肤、黄皮肤的普通咖啡爱好者、咖啡师、小咖啡馆老板、咖啡业界巨头等形形色色的人对咖啡的啧啧称赞、顶礼膜拜。咖啡的纪录片的画面总是拍得诗情画意、美轮美奂,镜头里大量精致、古典、现代的高级咖啡馆一闪而过,商业气息扑面而来。一杯杯的咖啡总是冒着袅袅香气,一粒粒油光发亮的咖啡豆总在蹦跳,咖啡豆研磨的蜂鸣声不绝于耳,人们总是陶醉地微笑……画面和谐美好得让人起疑:喝咖啡真的有那么幸福,真的有人爱咖啡爱得如同虔诚的信徒一样?在纪录片《caffeinated》(中文译名“啡瘾”)的片尾,一位主要采访对象,印度籍从事咖啡品鉴杯测工作的女性说:“我已经在杯测这行干了38年。这份工作常令我深思反省,迫使我谦卑。一颗来自小小的咖啡果的小小的咖啡豆,居然能使一个人感到谦卑,我想这颗咖啡豆需要人们极大的尊重。”看完这些片子,巴不得马上买一张机票飞去遥远的中南美洲咖啡种植园,跟着带巴拿马草帽、皮肤晒得黝黑的咖农一块儿去采摘红得鲜艳欲滴的咖啡浆果(也有人称之为咖啡樱桃),或者坐在富丽堂皇的欧洲咖啡馆里喝上一杯拿铁过一把贵族瘾。纪录片总是把东西拍得很清晰,它有一套自圆其说,说服观众它所讲述的是高度真实的逻辑。但纪录片拍的咖啡世界就是真实的咖啡世界吗?还是只是导演、剪辑愿意看到的,并刻意奉献给观众的咖啡世界呢?纪录片能保证客观中立吗,还是其实与电影一样主观?
因为知道咖啡饮料和速溶咖啡的真正味道,所以我向来不吃咖啡广告那一套,也很少看咖啡广告。看过的咖啡广告大多单纯强调个人感受,画面中不是帅哥美女孤芳自赏喝咖啡,就是摇滚青年站在山顶一览夜间城市万家灯火然后打开一罐提神醒脑的咖啡嘶吼,再或是教科书式的咖啡纪录片浓缩版。大多数咖啡广告没办法体现出区分感,拍得容易与奶茶、可乐和红牛功能性饮料相混肴。充满人情味的广告,不是单单极致高清精密的物品广告,也不是高度抽象艺术化的广告(比如常见的添加中国水墨书法元素的广告),不把咖啡豆放在显微镜下去看,或者用超高速摄像机捕捉一滴咖啡液滴下来的瞬间,而是将咖啡与个人社会联系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冬天捧着一杯热拿铁取暖时手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