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抱阳山
抱阳山位于保定满城,属太行山东麓的余脉。抱阳山北峰为主峰,海拔316.5米,自主峰两翼向西南和东南延伸,呈环山抱阳之势,故名抱阳山。因南山谷内“气暖山无雪,天寒树未秋”,草木葱郁,花香四溢,故又名“花阳山”。抱阳山,山势雄伟,景色绮丽,为一方灵秀。在保定期间,本人携同学曾多次登临此山,留下了深刻记忆。
初识抱阳山
记得,第一次到抱阳山是在初中时。那会儿,从保定到满城有一趟小火车,主要是为方便军工厂的职工往返。那是一个四月的早上,我们六点多就上了小火车,火车开的很慢,大概一个多小时才到满城。下了火车,西边的大山便清晰可见。当时也不知道前方是啥山,也不认识路,只是顺着田间小路,一个劲朝着大山跑。看着挺近,“望山跑死马”,其实还远呢。时令已到早春,远处的峰峦已经披上绿色。然而,等我们快到山根时,绿色就不见了,真乃“草色遥看近却无”。
山脚下,有一个农家小院,院外长着一棵山杏树。此时,杏花已开,满树洁白。由于许多同学是第一次参加爬山活动,没有经验,很快就把水壶里的水喝完了。见到农家院,我们几个同学便进去讨水喝。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娘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又给我们灌了热水。从此,这位农村老大娘和我有了不解之缘。
从大娘口中我们知道,她们村边的山叫抱阳山,以前很有名气的,历史上的一些名人雅士登临过此山。大娘还告诉我们,现在山顶上有一个广播插转台,属于保密单位,可能不让靠近。
告别了大娘,我们开始爬山。上山的石板路可能由于年久失修,也可能因为山洪冲刷,已经垮塌。我们只能在乱石中选择能下脚的地方往上攀爬。等我们上到半山腰的平台时,每个人都累出了大汗。在平台那稍事休息,便开始往山顶冲击。
等我们气喘吁吁爬到山顶时,正午的阳光已开始刺眼。诚如大娘所说,抱阳山顶确实有一个插转台。但不知为啥,并没有人阻止我们靠近。那次是我第一次登山,亲身感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和激情。我们在山顶上拿出带来的干粮,开始野餐。因为要赶下午四点的火车,不敢多逗留,野餐后便匆匆下山。
抱阳山的酸枣
抱阳山因离保定府较近,自古就受到饱学之士的青睐。据说,唐代惠海大法师曾在此修行,金代的元好问,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曾登临此山,山上还有著名的华严寺。然而,这些在我脑海中并没有什么印象,因为我们几次登临抱阳山的时间,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会儿旅游还没受到重视,山上的景点商未开发,与此山有关的名人也未得到宣传。所以,抱阳山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不是古刹雅士,而是满山的酸枣。
第一次爬抱阳山,由于是早春,也由于年龄尚小,抱阳山的酸枣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时隔近十年,在我上大学以后,我和同学们再次来到抱阳山。这期间,国家和个人都发生了许多事情,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国家从文革动乱的泥潭走出,开始迈向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我个人也深受其惠,从一个普通的食堂职工,成为了一名全日制的大学生。
我们是1979年考上的大学,因此也称七九级。那年,中文系共录取了135名学生,分成了两个班,我被分到了乙班。开学后,班主任老师指定了几个人为团支部成员,我成了团支部宣传委员。为了活跃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开阔眼界,我们团支部组织了第一次春游,目的地就是满城的抱阳山。我们登上山腰的平台后,大家便开始休息。同学们不分彼此,围坐在一起,有的吃面包,有的磕瓜子,连说带笑,异常热闹。女同学们比较心细,带的食品和水比较多,一些男同学沾了不少光。
那次,虽然是春天,我却发现抱阳山的酸枣树上还有零星的酸枣。我摘了几个放嘴里,尽管已经过一冬天的雪打霜浇,仍然有酸甜的味道。后来,我和部分同学在秋天又骑自行车去过两次抱阳山。秋天抱阳山的酸枣树上,挂满了鲜红的酸枣。看着这醉人的酸枣,我们都舍不得再走,纷纷採摘起来。酸枣树上的刺很多,不小心就扎手。我们早已顾不上那些,把衣服的几个口袋里都装满了酸枣。
那次从抱阳山骑车返校,半路下起雨来。一位女同学的布包突然开线了,包里的酸枣漏出很多,撒了一地。她说,白费劲了。我们说,撒就撒吧,将来有机会再来摘。毕业后,她分到了外地工作,谁知她以后是不是又上了抱阳山。
回到学校,我把兜里的酸枣拿出来让同宿舍的同学吃,他们都说好吃,又算又甜,有大山的味道。
孙大娘
我和孙大娘第一次相见是在1970年,那会儿我十五岁。有关的情况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不再啰嗦。1980年春,我们再次来到抱阳山时,大娘家院外的山杏树仍然开满了洁白的杏花。我站在树下,让同学留下了一个纪念。我走进院子,看到大娘正在喂鸡。可能是相隔久远,大娘并未认出我。我说,大娘,十年前我来过,您不记得了?大娘抬起头看了看我,说,想起来了,你在我家喝过水。我说,您老身体还好?大娘说,还行吧。你们又来爬山了?我说是。大娘说,我给你们做饭,在我这吃。我心想,几十个人,大娘如何招待的了。赶忙说,不麻烦了,有机会再来看您。
第二年的秋天,我们七八个同学再次来到抱阳山时,把自行车放到了大娘家。这会儿我早知道大娘姓孙。孙大娘说,你们先去爬山,回来时在大娘家吃饭,我给你们烙饼吃。我们说,带着饭呢,您不用麻烦。大娘的老伴也说,别客气了,回来在家吃。等我们下山来大娘家取车时,大娘已经把饭做好,非要我们吃了再走。盛情难却,我们只好围在大娘家的炕桌上吃了起来。记得,那顿饭有烙饼,有小米粥,有炒鸡蛋,有豆腐白菜,还有肉炒豆角。
我最后一次到抱阳山是1982年的秋天。那次还未出发就开始下雨。我们几个是在雨中奔向抱阳山的。
人们都说秋雨绵绵,这下我可真正体会到了。我们骑了一路,雨也下了一路,虽然不大,但也把衣服给湿透了。我更惨,一件小棉袄,好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尽管如此,大家的兴趣还是那么高,一路歌声一路笑。
来到抱阳山脚下,我把大家领到了孙大娘家。大爷大娘非常热情,他们见我们都让雨水淋湿了,拿出了几套干净的衣服让我们换,还叫我们上到烧的热烘烘的炕上取暖。当我们小憩了之后,他们已经把饭做好了,还是烙饼,小米粥,还有白菜粉条,菠菜豆腐,辣肉。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他们的盛情了。吃过饭以后,我们想把饭钱留给两位老人,可是他们说什么也不收,没办法,我们只能千恩万谢地离开了他们。
这时天已放晴,雨也歇脚。我们爬上了抱阳山的山顶,饱览了雨后的景色。我看到脚下的田野沟壑纵横,碧绿如黛,真是一幅美丽的油画。远方的群山云遮雾罩,若即若离,好像漂浮在云海之中。雨中游览抱阳山更有一番风味呀。
第二年夏天,我们大学毕业,各自都分配了工作。我分到了承德,后来又调到石家庄。工作以后虽然也到过保定,但再也没有去过抱阳山,也没再见过孙大娘和她的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