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谈哲学8:康德和唯我论
毛姆终于谈到康德了,看来他是喜欢康德的,他说:我在他的哲学当中得到了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它激励我去思考那不可知的“自在之物”, 我满足于那个人类根据表象建构的世界,它给了我一种非常特别的解放感。
毛姆在本文中简单介绍了唯我论。当然,最后,正如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他对实用主义和罗素不可信一样,毛姆说:这是个完美的理论, 只有一个缺点: 不可信。
虽然我没研读过康德哲学,但也知道康德著名的“物自体不可知”(即:我所认识的世界,就是被我认识的世界)。而且,在阅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其前言部分提到三个阅读那本书的前提条件,其中之一便是:对康德和他的哲学理论有所了解。因为叔本华自认为是康德的继承者。
我在读康德的时候, 发现我不得不放弃年轻时热衷的唯物主义,以及与之相生相伴的生理决定论。
当时我还不知道把康德体系驳斥得千疮百孔的那些反对意见, 我在他的哲学当中得到了一种情感上的满足。
它激励我去思考那不可知的“自在之物”, 我满足于那个人类根据表象建构的世界,它给了我一种非常特别的解放感。
可对他的那句名言: 你应该如此这般行事, 这样你的行动就可能成为宇宙的准则,我则有些退避三舍。
我过于服膺人性的多样化, 无法相信这种说法的合理性。我认为对某个人来说是正确的, 对另一个人而言可能就是错的。
就我而言, 我最希望的就是别人不要来打搅我, 但我发现这并不是很多人希望的状态, 如果我听任他们一个人独处、不去打搅他们的话, 他们反会觉得我没有礼貌、冷漠而又自私。
可一个人如果研究唯心主义哲学家久了, 是不会接触不到唯我论的。唯心主义就一直在唯我论的边缘摇摆。哲学家们就像受惊的小鹿般在它面前畏缩不前, 可是他们的论证过程又不断地把他们引回原路,而且依我看,他们之所以逃避唯我论, 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将他们的论证推进到底。
唯我论是一种几乎注定会对小说家构成诱惑的理论。它的主张就是他们的惯常做法。它具有一种使它显得无比诱人的圆满和优雅。
既然我不能假设这本书的每位读者对各种哲学体系都很熟悉, 我想简要地介绍一下唯我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希望博闻强识的读者予以谅解。
唯我论者只相信自己和他的经验。他将这个世界创造为他行动的剧院, 他创造的这个世界是由他自己、他的思想和感情所构成; 此外再无别的存在。每一种可知物, 每一样经验的事实, 皆是他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没有了他的头脑, 这些就都不存在了。他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假定他自身之外还有任何东西存在。
对他来说, 梦和现实是一体的。生命是一场梦, 他在梦中创造出在他面前出现的那些事物, 一个连贯而协调的梦, 当他停止做梦的时候, 这个世界, 连同其所有的美好、苦痛、悲哀以及无可想象的多样性, 也就终止了其存在。
这是个完美的理论, 只有一个缺点: 不可信。
注:自在之物(thing in itself), 又译“物自身”“物自体”或“物如”“真如”等, 作为康德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指与本体意义相接近的极限概念,强调的是自在之物的不可知性质, 认为人的认识到此为止, 不能超过这个极限, 极限之内是现象界, 人可以认识,超越这个界限即自在之物, 人不能认识。
初读本文时,真的感觉这是一篇很难懂的哲学文,不过,今天似乎看懂了,至少表面意思能理解了。看来这几天的哲学阅读没有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