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家简书电影院随笔散文

懂事是好事还是坏事?

2025-06-20  本文已影响0人  蚁民

这些年单位招进来不少年轻人,研究生学历的占多数,本科学历的占少数。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颜值高、语言表达能力强和懂事。尤其在懂事方面,他们远超年纪大的老员工,边界感强,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说,不值得结交的人绝对与之保持距离。

他们精于算计,擅长审时度势,尽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容易出“成果”的地方,包括有意识地强化政治能力,无意识地弱化业务能力,以及在接受工作任务时会优先考量哪些人对自己有用,哪些事值得认真对待。

我一度还以为新入职的年轻人思想活跃,敢想敢做,指望他们能够整顿职场风气。没想到他们非常懂事,不仅对领导唯命是从,绝对不提反对意见,而且遇见坏人坏事,能躲就躲,实在躲不了就帮忙糊弄过去。他们甚至会协助领导整顿职场中过气碍眼的“老人”,从而获得评优选先、晋升职务的机会。

他们成熟懂事的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你可以看不起他们,但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低姿态和公关能力,在单位上吃香不吃亏,与领导的关系也异常融洽,升迁速度自然不会慢。

我偶尔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对别人要求过于苛刻,毕竟每个人的生存法则自有其“合理性”,也不缺适合扎根的“土壤”,哪儿还有闲功夫去考虑是非对错之类的问题?

虽然我身边懂事的年轻人挺多,但其他地方还是有不懂事的年轻人,为了整顿职场不良风气,个人安全受到威胁,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比如清华大学毕业生、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的科员马翔宇,在社交平台上实名举报其供职的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局局长祝欢及其团伙的贪腐问题。他的举报行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他的勇气和坚持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和声援。

尽管他举报的官员受到了党纪处分,被撤职降级,但他本人也承担了巨大的思想压力,不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且被社交平台禁言,百万粉丝账号被清零,在原单位更是没法继续呆下去。像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体制内的单位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你要是不接受“潜规则”,不肯同流合污,那就只能被排挤出局。

和马翔宇相比,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罗帅宇的人生结局则更为惨烈。他在当实习医生期间莫名其妙坠楼身亡,至今死因成谜。官方通报是自杀,罗帅宇的家人却质疑其死因与医疗腐败有关——在恢复了被删除的电脑数据后,发现了重达十余斤的举报材料(涉及湘雅二医院的内幕,以及疑似举报恶魔医生刘翔峰和其他医务人员涉嫌违法犯罪的材料),并将这些材料提交卫健委。

虽然官方没有正式回应这些举报材料是否真实有效,但我相信罗帅宇不会死得毫无价值,在这个网络信息无比发达的时代,刻意隐瞒真相如同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只会加剧医患矛盾。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接连出事,其他不怎么知名的医院又如何让人信服?

幸好我早就养成了去医院看病之前,先用人工智能搜索工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病因和用药情况,让自己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再结合医生叮嘱的内容进行分析,有疑问就及时提出来。毕竟不止一次被误诊过,吃错药的后果还不是自己承担。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美国电影《谍网追凶》,和《007》、《碟中谍》之类传统的特工片相比,影片中的动作戏少之又少。男主也并非身怀绝技、训练有素的特工人员,不仅没有拯救世界的宏图大愿,而且身材瘦弱,毫无格斗经验,是上司眼里“和90岁的修女掰手腕都赢不了”的书呆子。

但就是这个程序员出身的菜鸟特工,在拿枪都会手抖、不敢近距离射击的情况下,却因为妻子被恐怖分子杀害,不得不走出舒适区,利用自己的高智商,用一行行代码编织出复仇之网,最终让所有和杀害妻子有关的人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在完成复仇使命的同时,还充当了吹哨人的角色,不仅当面揭穿了组织内的腐败问题,而且把与恐怖分子勾结的顶头上司拉下了马。尽管他的出发点并不怎么高大上,既不是为了世界和平,也不是为了国家利益。他只想接受专业的特工训练,尽快找到杀害妻子的凶手罢了。

说句实在话,作为特工,他确实不怎么专业,但作为吹哨人,他完全称得上是专业级的——不仅有自己的情报网,方便搜集各种证据,而且懂得保护自己,反侦查能力非常强,连奉命追杀他的专业特工也拿他毫无办法。

每当看到这类复仇爽片,我都会找到情绪出口,幻想人生能像演戏一样杀伐决断、快意恩仇,既不用遭受委屈还得忍气吞声,也不用迁就那些你根本看不起的人,更不用为了保全自己或者别人去说违心的话,甚至做违心的事。

可惜普通人很难做到像片中的男主那样,在勇敢揭露组织腐败行为的同时,还能保护好自己,全身而退。更多的人则像马翔宇、罗帅宇那样,不得不付出以卵击石的代价,让人唏嘘。

虽然现实很骨感,连身边的年轻人都越来越懂事,习惯向各种潜规则妥协,蜷缩在自己的安乐窝里,但我还是严重怀疑,懂事的人多了,这世界真的会变得更好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