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200篇

房地产行业的前世今生:楼市下行,本土开发商如何“活下去”?

2018-09-29  本文已影响113人  58bb423a70fb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不二诸葛

图片:CIA小美

01

回顾: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再谈及未来之前,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中国房地产35年的发展史,说是发展史,从文学角度来讲,历史的研究非朝夕可完成的,但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其意思,只好作罢,不到之处,还望各位看官指正。

80年代以前,我国居民住房一直按照福利分房政策解决。

1980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元年,同年9月,北京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拉开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

1982年,国务院在郑州、长沙市、常州、四平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

1987年11月26日,中国土地第一拍,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

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省独立成立了海南省,吸引了大批的人下海来到海南淘金,成就了潘石屹、冯仑、易小迪等第一批地产淘金人。

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全国房地产进入起飞阶段。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房地产泡沫开始形成。

1993年中国房地产价格达到顶峰,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失控,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坏账,剧烈增长的泡沫催生了中国地产的首个调控政策。

1994年之后,全国经济都进入调整时期,整个房地产业由于融资渠道受阻,其发展步伐大大减缓。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受金融影响中国房地产行业濒临崩溃。

1998年政府开始救市,宣布全面停止福利分房,货币化分房方案正式启动,重新叩开房地产快速增长的大门,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温。

2000年房企上市禁令到期,为房企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房价上涨,温州财团开始在上海、杭州、苏州、北京置业,形成了温州炒房团。

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北京申奥成功,中国房地产行业在2000年以后迎来迅速发展阶段。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房地产进入“奥运”时代,几年将房价翻了数倍。

2002年开始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

2003年下半年,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房地产过热苗头,央行首次推出二套房提高首付,利率上浮等概念来抑制房价上涨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

2004年,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发布71号令规定8月31日后,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要以公开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进行。

2005年-2006年,政策出台最为密集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政府先后出台了10多项调控政策,至此,国家开始开启了长期的房价调控。

2007年地王频频出现,国家开始采用收紧金融政策,加强外商投资房地产的审批。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房地产行业进入冰冻期。中国经济增长下滑严重,中国政府开始再度救市,开始第二次去库存。

2010年,“史上最严调控”拉开序幕,北京等部分房价较高的城市开始限购。

2012年,央行两次降准降息,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销售和地产投资回暖,房价明显回升。

2014年,央行、银监会公布调整房贷政策,二套房认定标准由“认房又认贷”改为“认贷不认房”。

2015年,央行、住建部、银监会联合发文(330新政):《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全国房价比较平稳基本不涨不跌。

2016-2017年,房地产政策开始密集出台,房地产迎来最严厉调控年:限购限贷,限售限价。

2018年各地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战略,与此同时继续实施严厉的调控政策:限价、限购、大力整治首付贷、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以1980年为起点,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已然走过了38个春秋,进入不惑之年亦是眨眼之间,从一方面来讲,改革开放的利好政策助推了房地产行业的,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国计民生,社会稳定;而且经济的复苏,地方政府财政收入、GDP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房地产行业发展。就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房地产行业的生长曲线与政府的政策调控息息相关。透过国家看地方,郑州,这个靠火车拉来的省会城市,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又有哪些地产弄潮儿出现呢?

02

把握:郑州房地产行业发展脉络

郑州,凭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自1954年起被设立为河南省省会,虽地处中原腹地,但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武王伐纣、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楚汉相争、光武中兴、曹魏称雄、瓦岗起义、陈桥兵变、宋金对峙等等,都在中原大地上打下了深深的战争烙印,古语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其一,中原为华夏文明发源地;其二,中原先天的地理优势,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局势。如此风水宝地,在改革开放春风茜拉的沐浴下,引来了众多房地产大鳄竟相折腰,纷至沓来。无论是本土开发商奋力追赶,还是外来房企争相入驻,都将在郑州房地产发展史上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

1987年以前,郑州没有房地产行业的概念。

1987年郑州最早一批商品房小区诞生,其标志性项目为汝河小区,价格为260元/平,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商品房,而非集资房。

1992年以建业为代表的河南本土开发商注册成立,其标志性项目是金水花园项目,当时其创新性推出打广告10年返还购房款躁动全城。

1998年前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了神州大地,郑州的房地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大批由建筑施工企业成功转型的房地产商开始逐鹿中原,这其中为代表的主要有亚星、未来房产、城开集团、居易集团、鑫苑集团、正弘置业等。

2003 --2005年是郑州房地产发展最重要的转折点,郑东新区建设正式启动,中海、华润置地、富力、绿地、绿城、顺驰、信和等首批外来的房地产大鳄在郑州跑马圈地。

2005年开始升龙开始了城中村改造,其中标志性项目为燕庄城中村改造项目曼哈顿广场,一时之间,升龙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演变为郑州独有的“郑州模式”。

2009年-2010年郑州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青睐,但他们发现在郑州运作项目太困难,土地市场的不规范不透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有些(如恒大、碧桂园)选择了曲线救国,先去地市开始,搭建框架,培养队伍;有些人选择的蛰伏伺机,如金地、雅居乐、华润等。

2011-2012年是郑州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郑东新区的成型,加上中原崛起的规划,郑州快速发展的节奏又一次提速,本土的房地产企业完成了力量积蓄,大手笔的投入频现;外来的房地产企业摸索出了适合郑州发展的新模式,开始大举进入,万科与美景的联姻,建业合作开发等新型的模式取得不错的成效

2013年下半年伊始,经济高速发展后的调整,进入一个下行周期,房地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郑州的房价坚挺、融资高成本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4年以来,随着政策的变动,中原崛起的号召被一再提及,郑州作为中心城市的意义也日渐凸显出来,目前全国排名前十的开发商均已入驻郑州,经过数十年的沉淀,本土开发企业在探索中积累的大量的经验和财富;外来房企也通过几年的摸索,再与政府的关系经营及问题处理上不断升级,同时也向政府展示了强势的土地建设和运营能力,逐渐适应这片沃土。

2016-2017年,郑州楼市疯狂上演速度与激情,房价伴随地价连连叫涨。地王频出,楼面价逼近周边楼盘售价,地王引发的涨价潮一波接一波。为了严控地王、限制土地溢价、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加强调控,利率上浮、增加土地供应、主推不动产登记顺利实施、加快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等缓解市场焦虑。

而此时,站在2018年年中,全国各地土地中流拍现象时有发生,溢价率低,开发商拿地谨慎亦是不争事实,中秋刚过,之前臆测的房地产行业“金九银十”迟迟未来,却传出了楼市遇冷、多家楼盘变相降价等信号。9月初更是传出广东正在酝酿取消商品房预售制等言论,后被住建部辟谣,但这无疑在众多开发企业心中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政策频出、弱肉强食、是机会还是严冬?

03

未来:路在何方

进入2018年下半年,身边不少朋友在感叹:“生意不好做!”,楼下的餐厅开一个关一个,开车走在路上,发现明明位置很好的商铺却大门紧密,赫然写着“转让”字样;传统制造业更是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环保部门三天两头问候,一言不合就断电,不少工厂大门紧闭,裁员时有发生;传统行业不景气,作为朝阳产业的互联网企业表面看似一片欣欣向荣、风光无限,实则外强中干。

泡沫终归是泡沫,经不起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套用清代孔尚任的一首“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经济下行、房企融资难、拿地谨慎、政策调控严厉亦是不争事实,作为郑州本土开发商如何才能安然过冬呢?总结以下几点,愿意拿出来与诸位分享:

1、锤炼内功。孔子有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细分市场,从完整的房地产开发流程中选取某一擅长领域做纵深方向发展,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每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有其链条,每个环节都想吃块蛋糕,小心人心不足蛇吞象。专注于某一环节,做精做透,做行业标杆,“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

2、资源整合。房地产行业抱团发展已不是什么稀奇之事,现在楼市调控趋紧,对于房企说,将竞争转变为合作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在项目开发上也更加保险。不仅能够缓解资金的压力,拿到更多的优质地块,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且还能在出现风险的时候共同承担责任以此来减少损失。多一个敌人抑或是多一个合作伙伴,一念之间。

3、转型升级。近日不少房企频频传出更名消息,“去地产化”已然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孙宏斌都已经抄底乐视了,你还在固守一隅有什么意义么?不放走出去,多看看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改变!至于转型升级布局哪些产业,不妨多问问自己及身边的朋友,解决了温饱居所之后,最关心的是什么?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房地产行业一路高歌猛进、走过风风雨雨,有过门庭若市,也有过门可罗雀;楼市寒冬下,不论是业务板块转型、抑或是强强联合互相取暖,都希望各位在这诡谲无常的市场下“活下去”!

注:以上观点,纯属个人之见,不喜勿喷,也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互相交流学习。

本文部分素材数据整理于网络,侵删

微信公众号关注“地产情报局CIA”  让分享成为一种乐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