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写作专栏(坪山区弘金地学校)

后天的改变,明天的老师要了解

2024-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弘金地王会群

某老师的问题:我想说一下在这方面的个人看法,我只是普通的高中教师,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不当之处也请见谅。

最近我刷抖音知乎等网站,经常遇到:现行教材是“防自学”的这种观点,也就是学生只看课本是不可能学好的,教材是用来“教”的,不是用来“学的”,需要老师大量的补充,解释,拓展才行。

这种教材设计,我认为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教材默认了每个老师都是好老师,都能讲好教材,拓展内容,补充知识等。但是现实是很多小地方中小学教师可能达不到默认的要求。西部地区乡村可能更达不到要求。

所以我的想法是:现行教材应该明确基本的知识体系,知识点,恰当的练习题。衡量标准就是一个愿意学习的孩子,依靠教材就可以高考单科考到60分。

也就是教材设计不能只考虑理想状态,最高标准,而是应该考虑最低标准,实现其:学生用教材来学习这一最基本的作用。

我的回应:感谢你的分享。你的想法也是不少老师的真实想法。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对于部分地区和老师来说,做不到优秀教师和先进地区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是正常的。但这不等于就要通过认为的方式为老师们提供一种“可以落后”的选择。就好像前几年,我们的教材,被分成城里学生用的彩色版和农村学生用的黑白版。人为制造差距的结果,就是加剧城乡差距。目前,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叫做“鼓励先进、允许落后”,就是不管什么地方的老师,至少都应该知道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样子的。再者,在网络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的今天,地域对教师的限制力已经大大减弱了。只要想学,地处偏远地区的老师也完全可以借助网络,拉进自己与先进教学理念之间的差距。如果这些老师连先进的教学理念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又怎么能促成这样的改变呢?

在北师大的学生里面,有一种“优师计划”的学生,这些学生来自最后脱贫的5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他们在上教育见习课的时候,看到北上广深的课,也提出过和你类似的问题。北师大教授们给予的答复是:北上广深的今天就是你们那里的后天,而你们要在明天回去。只有尽可能让后天的改变,为明天的老师们所了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