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散文想法

一个愤怒的女人

2022-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江汉一朵桃花

依恋

你几乎隔几分钟就会喊我:

妈妈,来给我加油。

妈妈,你看我。

妈妈,我利害吧。

我这具肉身的电量快被你耗尽时,就把手机给你,让你看动画片或某音小视频,说,只能看三个长针。看完我就拿走手机了。不准哭。

这才能换来片刻安静。我趁机躲进洗手间,关上门。

一直跟孩子在一起,是时间和空间的双层挤压,必须要一个人呆会,透透气。

去菜场买扇骨肉。路上先给你买两包奥特曼卡片。

到了菜场。我问,是这家吗?你说,不是。你带我到一个摊子前,说,奶奶在这里买的。

你拿着奥特曼卡片,一路追问,这个怪兽是好的还是坏的?这个呢?妈妈。

我脑子嗡嗡嗡的。

这时候,奶奶来电话,她还没说话,我就怒气冲冲了(迁怒),说,“你又有啥事!”她说,买块生姜。

买好猪肉和生姜,你又忽悠我给你买两个零食。你说还要打一盘游戏。只打一盘。

其实一盘哪够,你非要打四盘。四盘就四盘呗,四块钱而已。

我只是怕你眼睛不舒服。

你一路蹦蹦跳跳的回去。

到家了。奶奶问,你咋爆炸了?

我说,他一直追着你问,我脑子都要爆炸。

奶奶说,按你这么说,我一天不知道要爆炸多少回。

我知道。奶奶还有带孩子职业病:脊椎病、咽喉炎。

一天晚上,十点多了,你还不睡。你在床上玩也好,反正我躺下了。

你又说要喝水,我起身开灯、给你拿水,然后突然冒起一阵火,把灯一关,水瓶一扔,扔到床上。

看不清你的表情,只知道你在黑暗里喝水。

我说,我的耐心快用完了。

你答,我的耐心也快用完了。

我说,对不起。

你说,没关系。

一个操心孩子吃喝拉撒的母亲,一个带孩子玩耍的母亲,一个随时回应孩子情绪和需求的母亲,一个睡眠被严重挤压的母亲。除了爱她的孩子,她还有愤怒、疲惫、厌倦、脆弱,想逃离。

这个母亲是指孩子的贴身养育者,可以是妈妈、爸爸、爷爷、奶奶、任何人。

这时候才明白圣经说的,爱是忍耐。

我的理解是必须心甘情愿的忍着、甘之如饴,一旦有一点心不甘情不愿,老天会给你一个乳腺增生或乳腺癌。你也会觉得孩子亏欠了自己,或孩子长大了“没出息”你觉得自己投资失败。

独处

我终于教会了你在一个安静的空间,独立的完成自己的事情。

就是让你学会独处。这样我的脑壳才安静一点儿。

我说,我脑壳痛了,我需要安静,你去找一个安静的空间,独立的完成自己的事情。

从看一个电影开始,你人生的第一部电影,《天堂回信》。

晨晨说,“我才不要你的破玩具。”你活学活用。你说,“**那个小破屋不要了,我不想回去了,但是我的玩具怎么办?”

你说,“我不喜欢晨晨的妈妈,她是个坏妈妈。”说完,你用手去蒙住电脑上晨晨妈妈的脸蛋。

“为什么她是坏妈妈?”

“她把小仓鼠摔死了,还不跟晨晨一起埋小仓鼠。”

我惊叹你的观察力、感受力。

你从头到尾看完。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哭唧唧,你却没哭。

0-3岁,母婴是共生的,婴儿剥夺母亲,母亲需要婴儿,连空气都充满梦幻般的婴儿独有的甜蜜的奶香。

3-5岁,母婴逐渐分离,依恋与分离共存。这个分离的度怎么把握,怕处理不好,母亲常常陷入自责、身心疲惫。

5-7岁,孩子大脑发育完成,心灵独立了。

从五岁开始,孩子已经摔打、锻炼的皮实,没有那么脆弱了。母亲的一颗心才慢慢的放轻松了。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当我需要安静的时候,我就说,我需要安静,你去找一个安静的空间,独立的完成自己的事情。这成了我们的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