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的非洲,原来离我并不遥远

2019-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默凝de呓语

此次非洲支教和之前尼泊尔最大的区别在于,我这次要和孩子们同吃同住。

虽然这能让我更加深入了解并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但也随之而来了一些挑战。比如我刚到的那天,就初尝了缺水的滋味。

由于赶上学校断水,不仅不能洗漱,还没了饮用水。这对于刚下飞机没多久就顶着太阳陪孩子们疯玩了2个小时而感觉快要“馊了”的我来说,实在是个“晴天霹雳”。

“喝口水、冲个澡”这看似简单的愿望竟在当时成了一种奢望。

虽然相比很多地区,学校的用水设施已经很先进了,不仅配有自来水管还有几个一人多高的大水箱——其实自来水管对很多当地人来说都已经是奢侈。

左侧为两个黑色的水箱 学校仅有的可用自来水管

但校长Nancy告诉我,这些设施也是近两年才建起的。早些时候学校没有水管,需要到远处取水,后来在一名任职于科技公司的志愿者帮助下,通过众筹建成了现在的水箱。

水箱的来源是地下水,然而在高原地区打井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对于没有井水可用的偏远地区,长途跋涉获取饮用水也就成了人们的日常。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饮用水卫生进展》报告显示,肯尼亚是全球24个饮用水最不卫生的国家之一——肯尼亚有1800万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此外有1000万人依靠河湖水源为生,460万人的饮用水来自水井、堤坝和零售商贩,410万人每天平均花费30分钟获取饮水。

网络图片:肯尼亚北部Gabra地区。当地妇女每天要背负沉重的水罐和不洁的浑水跋涉五个小时。持续的旱情使这个原本就干旱的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荒。

而我支教学校所在的Kitengela地区,也面临着“取水难”的问题。校外通往市区路上的简易取水点,总能看到背着水桶前来打水的妇女或儿童。

取水点 背着水桶回家的当地妇女

学校虽然有了两个水箱,但仍不足以支撑学校百余师生的吃穿用度,用水还是要能省则省。宿舍配有的自来水管,均成了摆设,只有院子里三个水管中的两个是真正可用的。

不管是洗衣服、冲厕所、洗脸、刷牙或者洗澡,都需要拎着水桶在院子里仅有的两个水龙头前排队接水。

有水的时候大家蜂拥洗衣服后的盛况

用水桶洗澡也成了我一个新鲜的尝试。

然而这里没有热水器,在昼夜温差大、晚上温度较低的时候,就要向厨房的阿姨讨上两瓢开水和水桶里接好的凉水兑成温水洗澡用——学校厨房的阿姨每天晚上会烧上一锅热水供有需要的师生使用。

厨房里用来烧水的大锅

校长Nancy跟我说,她希望可以为学校搭建更大的蓄水装置,可是不仅装置本身费用不菲,还需要租赁更大的场地,这更令这一设想变得遥不可及。

尽管大家用水拮据,却一直把我的需求放在首位:校长很用心的让Martin专门为我买来超市的矿泉水喝,不让我同他们一样喝水管的水。校长说那里的水是咸的,他们喝没问题,但是我不能喝。

而在内罗毕,一瓶普通牌子的150ml矿泉水售价是3-4 元人民币(折合45—60肯尼亚先令),据了解当地一件便宜的衣服也只需5-6元人民币。而根据当地人一般工资水平,这样一瓶水大概要占一天工资的十分之一,显然大部份人是消费不起的。

网络图片:当地一瓶普通的矿泉水

学校的孩子们看到我喝瓶装的矿泉水也会露出惊奇的小眼神,因为他们平时是没有机会喝到这样“高级”的饮用水的。后来我也不好意思让校长为我买矿泉水,就自己跑到超市囤了一堆。可由于从学校去超市有一小段路程,大家不建议我单独行动,所以我只能尽可能省着喝。

尽管“缺水”对我只需一时的忍耐,但却是非洲大陆长期面临的严重问题。在我们已经开始追求高品质用水的今天,非洲地区的人民还在为求得一口干净的饮用水苦苦挣扎。

根据世界水资源论坛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缺乏干净的饮用水以及基础卫生条件,每年约180万名非洲儿童罹患腹泻并导致死亡。

而近期肯尼亚多地爆发的霍乱疫情,也多由饮用水卫生问题导致。(注:霍乱是因摄入受粪便污染的水或食物中的霍乱弧菌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感染。该病主要与无法充分获得安全用水和适当卫生设施有关。)

昨日来自《东非经贸在线》的新闻

然而对于这一切,孩子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无论是让我懊恼不已的断水或断电,他们顶多只是大喊一声Ouch之后,就又开心地跑出去玩耍了。

此刻的他们相比于关心不能洗澡的问题,好像对我这个“穆宗谷”(Muzungu:斯瓦西里语“白人“的意思,大家对我的第一称呼)更感兴趣呢~

操场上愉快玩耍的孩子 永远保有灿烂笑容的小家伙们

当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坦然接受并适应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没有你的允许,谁都不能拿走你的笑容和快乐。

——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给了这句话一个最完美的诠释~


谢谢你的喜欢和关注

如果你能通过我的文字找到共鸣

透过我的眼看到世界别样的风景

都将是我莫大的幸福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