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后感(13)乐羊食子

2020-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青枫飞燕

韩非子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

这则寓言中,乐羊作为父亲,却残忍食子,冷酷无情,毫无人性。而秦西巴作为下属,宁愿得罪上司,也不忍母鹿伤心难过,宅心仁厚,赤子之心,令人赞美。一个有功被疑,一个因罪获官的,原因就在于仁与不仁的差别啊。

陈子昂写了一首《感遇诗》来表达他的不满与讽刺。乐羊为魏将,食子徇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乐羊起初是魏相国翟璜门客,中山国君姬窟发兵犯魏,翟璜举荐了乐羊。可是乐羊之子乐舒是中山王的将领,而且曾杀死了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璜深知乐羊为人,不计恩怨,力保乐羊为帅。而魏文侯经过考虑后,还是派了乐羊做统帅。乐羊到中山国后,驻兵三月未攻,消息传到魏国,大臣怨声鼎沸,而魏文侯却对乐羊深信不疑。乐羊凯旋时,魏文侯亲自出城迎接,大摆宴席为他庆功。宴席上赐给他两箱礼物,乐羊带回家打开箱子一看,箱子里全是大臣们弹幼他的奏章。

乐羊的儿子杀了翟璜的儿子,翟璜并没有心生怨怒,选择了相信,乐羊的儿子在中山为官,有人担心他会通敌,魏文侯选择了相信;乐羊的缓兵之计引起众臣质疑,纷纷弹劾,魏文侯选择了相信。但是从哪里开始就起了疑心呢?

从他吃了儿子的肉开始。

乐羊食子,为了富贵,为了名利,不择手段,有才无德。

即使是他所效忠的魏文侯,对此事也是心绪复杂的:前一秒还在感慨“为了我,乐羊连自己孩子都吃了,难得啊!”后一秒就有人在他耳边说“连自己儿子都吃的人,还有啥干不出来?”

各种声音听得多了,在魏文侯心中,乐羊的价值也就变得飘忽不定。而等到乐羊凯旋,虽然嘴上说是信任,魏文侯心里却无法再对乐羊委以重任。即使后面大败中山国,魏王重赏他,封在灵寿,但是还是认为他心地残忍,没有父子骨肉亲情。

我想起了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被项羽追杀,仓皇逃跑。项羽抓了刘邦的家人,两军对垒,项羽让人将刘邦的父亲放在一个高脚案板上,威胁刘邦,若不投降,就将刘父煮了。刘邦说:“我和你一同做怀王的臣子,曾相约结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一定要煮了你的父亲,就希望你能分给我已被肉汤。”项王大怒,要杀太公。被项伯劝住。他说:“要夺天下的人是不顾及家的。”

这让我想起了易牙、竖刁和开方。他们三个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亲信。

竖刁,齐桓公的近臣。为了能够时时不离桓公左右,而又不让桓公猜忌其与后宫有染,他自行阉割。

易牙,齐桓公的厨子。一次,桓公戏言遍尝美味,只是不知道人肉什么味道。易牙就把自己的年幼的孩子烹调成美食,送给桓公。

开方,本是卫国的长公子,放弃卫国储君不做,而到齐国侍奉齐桓公15年,即使是亲爹病故,也不回家看一眼。

这三个人深受齐桓公信任,但是管仲在临死前却建议齐桓公赶走这三个人。

他说,人爱自己的身体胜过爱别人的身体,这是人情,但竖刁不惜阉割自己讨好国君,这是违反人情的;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一句戏言,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这是没有人性的;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您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这是无情无义的。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将三人驱逐。但三年后,又把三人重新召回到身边。仅过了一年,桓公生病,竖刁、易牙和开方不给饭菜,任其困厄哀呼。桓公死时,以衣袖蒙脸,表示死后无脸面对管仲。而竖刁、易牙、开方赶走了太子,齐国大乱。直到67天后,寝宫里的蛆虫爬得到处都是,尸臭薰天,齐桓公才得以下葬。雄视天下的一代豪杰霸主,含恨九泉。

如果一个人对你好到了没有人心,人性,人情的地步,你就要考虑一下他是不是别有所图了。他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有什么理由毫无保留地去爱你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