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消极被动,开启积极主动

2017-07-30  本文已影响0人  拆离歌拆

生活中,你是否为某些人某些事心烦意乱?你是否为自己某方面的不佳而产生无力感?你是否期望自己能在人生的方方面面表现出色?史蒂芬科维告诉我们,是我们的关注的焦点错了。

从每个人都有一些关注的问题,包括健康、子女、事业、经济状况或世界局势,这些可归入“关注圈”。其中,有些是个人可以掌握的,有些则无能为力。把个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来,就形成“影响圈”。

着重于“影响圈”的人,脚踏实地,不好高鹜远;把心力投注于自己能有所作为的事情,所获成就将使影响圈逐步扩大。

摆脱消极被动,开启积极主动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全神贯注在“关注圈”,时刻不忘环境的种种限制、他人的种种缺失,徒为无法改变的状况担忧。结果是怨天尤人、畏畏缩缩,受迫害的感觉日益强烈。由于着力方向错误及由此而生的副作用,影响圈便会缩小。

所以,只要我们开始对环境做选择性的回应,影响力也会大增。

我曾经与一家公司合作过,该公司总裁精力旺盛,而且对流行趋势反应极其敏锐。他才华横溢,精明干练,但是管理风格却十分独裁。对部属总是颐指气使,从不给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人人都只是奉命行事的小角色,连主管也不例外。

这种作风几乎使所有主管离心离德,大多一有机会便聚集在走廊上大发牢骚。乍听之下,不但言之成理而且用心良苦,仿佛全心全意为公司着想。只可惜他们光说不练,以上司的缺失作为坐而言却不起而行的借口。

例如一位主管说:“你绝对不会相信。那天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却突然跑来指示一番。就凭一句话,把我这几个月来的努力一笔勾销,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再做下去。他还有多久才退休?”

有人答道:“他才59岁,你想你还能熬6年吗?”

“不知道,反正公司大概也不会让他这种人退休。”

然而,有一位主管却不愿意向环境低头。他并非不了解顶头上司的缺点,但他的回应不是批评,而是设法弥补这些缺失。上司颐指气使,他就加以缓冲,减轻属下的压力。又设法配合上司的长处,把努力的重点放在能够着力的范围内。

受差遣时,他总尽量多做一步,设身处地体会上司的需要与心意。假定奉命提供资料,他就附上资料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

有一天,我以顾问的身分与该公司总裁交谈,他大为夸赞这位主管。以后再开会时,其他主管依然接到各种指示,惟有那位积极主动的主管,受到总裁征询意见,他的影响圈因此而扩大。

这在办公室造成不小的震撼,那些只知抱怨的人又找到了新的攻击目标。对他们而言,惟有推卸责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肯负责,就得不怕失败,为了免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有人干脆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人以尽量挑剔别人的错误为能事,借此证明“错不在我”。

幸好这位主管对同事的批评不以为意,仍以平常心待之。久而久之,他对同事的影响力也增加了。后来,公司里任何重大决策必经他的参与及认可,总裁也对他极为倚重,并未因他的表现受到威胁。因为他们两人正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产生互补的效果。

这位主管并非依靠客观的条件而成功,是正确的抉择造就了他。有许多人与他处境相同,但未必人人都会注重扩大个人的影响圈。

消极被动产生于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无力影响的事情上(上图的关注圈),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能影响的事情上(上图的影响圈),那么我们就会变得积极主力。

所以,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先问问自己,这件事我们能做些什么?该如何去做?然后一步步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