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第10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翻译】:
灵魂与肉体融为一体,能永不分离吗?
聚集精气达到柔和,能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吗?
洗尽思想上的尘垢,能让心地宽广得如一尘不染的明镜吗?
热爱百姓,按照道的法则来治国,能保持“无为”的境地吗?
口鼻自然地开闭,呼吸吐纳,能绵绵细静地雌守吗?
通达四方,能不玩弄权术和心智吗?
生养抚育了万物却并不据为已有,为世间立下了卓越功勋但并不自恃有功,滋养了万物但并不居于主宰地位,这就是最高深的“德”。
这一章老子先提出了六个疑问,然后做出了总结,这不管对谁都可谓是振聋发聩。
从行文上看,每一句反问,恰好又是最好的答案,包括对现在而言都一样。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重于养神,并且尽量做到形神抱一。形体是基础,是心神魂魄的载体;心神是人的精神灵魂,决定着人的思想心智。健康的形体才能使心神正常作用;健康的灵魂才不会使形体如行尸走肉。所以形体和心神如果能够合一,和谐共生,人就能神清气爽,体魄强健。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重于养气,力求呼吸柔和。每个凡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良情绪和妄念,这会消耗人的精气。情绪波动越大呼吸就越急促,而情绪平和则呼吸平缓。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精气的消耗。老子以婴儿为例,婴儿的贪念和欲念少,所以呼吸轻缓柔和,如果能做到如婴儿一般那就是最好的养气。问题是我们现在能做得到吗?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这是指清心,消除杂念。人心如镜,可观照自然界的天地万物,一旦蒙上尘垢,那就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看到的事物。当我们的心带有欲念,看到的一切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清除心镜的尘垢,扫清内心的欲念,才能更好地观照自然。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这是泛指管理,要清静无为。执政一方该为民办实事,这里的无为是指不乱为,而是要把该做的静静做好。(算了,就这样吧。)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这是指悟道,要静若处子,把自己如处子一般静下来去洞察天地自然之道。如果能打开心门,让心与自然自由沟通就能更好地感知天地之道和自然的奥秘。这说起来很玄,那我们还是说说现实的,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应该都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这时我们如果能把自己静下来,也许事情就很好解决了。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这是指处世,要不饰诈伪。这也许也是最难做到的,特别是现在,所以我也不好说什么了,就由我们自行选择吧!
以上这六个反问,也就是圣人修身治世的六个境界。我们皆凡人,活在人世中,烦恼永不断,这是为什么?
人之所以被称为“高级动物”或“万物之灵长”,就是因为人拥有精神和意志,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所以我们对所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自己的主观意识会在判断时发挥作用,并以自己的标准通过主观对客观进行标注,希望以此来改变周围的世界。
可惜的是人的灵魂和意识所发挥的作用固有局限性,甚至是违背自然的,所以往往会因达不到理想而烦恼和痛苦。
说到底,我们之所以有痛苦和烦恼等情感体验,都是因为我们有七情六欲,当我们的情感需求和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迷茫和失落等情感,但我们又不能绝对的没有七情六欲,所以才应该尽量做到形体和灵魂合一,尽量做到心性豁达、彻底觉悟、顺应自然、顺应规律,就像宇宙一样有深邃的内涵,包容一切,这就是“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