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每一个恋爱的人都是嫉妒的

2018-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葫豆芽
1999年《恋情的终结》同名电影剧照

第一次听到格雷厄姆·格林这个名字,是在约翰·欧文《独居的一年》这本书里。书中女主人公露丝以作家的身份记录的时候多次提到格林以及他的相关作品,甚至于为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冠以格雷厄姆这个名字,还送了他一套格林的传记作品。

我很好奇,这莫非又是一个文学界迷弟的追星表现?

同时检索了约翰·欧文和格雷厄姆·格林这两个名字,除了约翰·欧文为《恋情的终结》写的一个简短书评外,也并未有太多相关内容。倒是发现了格雷厄姆·格林真正的头号粉丝——马尔克斯。

“格林是我读得最多、最认真的作家之一。我喜欢他所有的书。”

“如果我没读过格雷厄姆·格林的书,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虽然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地授给了格林。”

                                                                                                  ——马尔克斯

同时也略带遗憾和惊奇的发现,格雷厄姆·格林虽然自己一生经历了21次诺奖提名(截至目前刚好是村上春树的3倍…)最终仍与大奖失之交臂,但是却收获了以马尔克斯这位诺奖得主为代表的一大票粉丝,包括威廉·福克纳(1949年诺奖得主)、威廉·戈尔丁(1983年诺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诺奖得主)……

如此鼎鼎大名和超高人气,我虽了解到他已经太晚,但是遇到了自然要立即拜读。

首先当然是格雷厄姆·格林的代表作——《恋情的终结》。除了久负盛名,据说这本书的内容还取材于格林本人的真实经历:他曾经与一位富有的美国农场主妻子凯瑟琳有过一段热烈而痛苦的婚外恋情…… 小说扉页的“献给C.”也大概说明了这点。

书读到约莫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感叹:格林也太会写了吧!他把莫里斯——一个爱上了有夫之妇的男人——疯狂的爱慕、嫉妒、猜忌写得如此深入骨髓,让我忍不住一阵阵心纠甚至落泪。

莫里斯太爱萨拉了,遇到萨拉的时候他注定已经无法参与萨拉的过去,而情人这一意味着无法拥有萨拉未来的身份更是催生了他内心强烈的嫉妒。“他嫉妒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的爱情就像中世纪的贞操带:只有同我在一起,在我里面的时候,他才会感到安全。只要我能让他感到安全,我们就能平静、快乐,而不是粗野、无节制地去爱,沙漠就会退隐到看不见的地方,或许一辈子都会如此。”

他不光嫉妒,还用嫉妒作为衡量爱情的一个尺度。光是想到萨拉和被别的男人触碰一下他都无法忍受,可是萨拉却不这样,她非但以只享受此时此刻的态度对待这段婚外之情,甚至也完全不介意如果莫里斯也有别的女人。

除了身份上的不合适,还有两人对待这段恋情的态度差异。莫里斯眼看着自己毫无防备的越来越爱萨拉,可是心里又十分清楚这段婚外之情可能终有一天要结束,当多种不安全感重叠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莫里斯已经无法完全以情人的角色去享受这段恋爱,所以他不断的质问、猜疑,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折磨萨拉,就好像要把未来这位提前到来的不受欢迎的客人拉到眼前来一样。

萨拉不明白,所以问莫里斯:“你难道不想让我快乐,而想让我难过吗?”

“我宁愿自己死掉或者看到你死掉,”莫里斯说,“也不愿看到你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我并不是怪人,凡人的爱情就是这个样子,你随便去问谁好了。他们说的话会全一样——如果他们真的恋爱过的话。”

“凡人的爱情就是这个样子,你随便去问谁好了”

莫里斯如此笃定的摊开这个爱情宣言,他用自己时时刻刻回旋在内心的爱意说出这话:每一个恋爱的人都是嫉妒的。

每天一大清早,我就听见信件丢进邮箱里时发出的撞击声,但故意躲在楼上不下去,让女房东去替我拿信。

拿到信以后,我也不先看每封信的信封—失望必须推迟,希望则必须尽可能保留得长久一点。

我依次读每一封信直读到一叠信的最后,才确信没有萨拉的信。随后生命便开始枯槁凋萎,直到下午四点钟的邮件送到为止。

而在那之后,就得再熬过整个夜晚。

如果你曾像莫里斯一样小心翼翼、谨慎而又倾注一腔热情的爱过一个人,那么一定不难理解这种感受。即使在恋爱的过程中不曾察觉到自己正一点一滴的在付出,但是往往会在一个关头,当你发现对方对别人露出同样微笑的时候,当你发现她身边有其他人接近的时候,那种不安全感和想捍卫主权的愤怒感会在顷刻间上身,让你明白你不能允许自己无谓无求,成为一个感情中的旁观者。

过度的倾注自己的感情在另一个人身上,长久以后也难免会导致产生和事自我怀疑:她爱我吗?她还爱我吗?她厌烦了怎么办?她被别人吸引怎么办?… 当这种对自己的怀疑和对感情的不确定和强烈的想拥有对方的愿望相悖的时候,就只能以怒号的形式诉诸在恋人身上:如果你不能完完全全爱我一个人,我宁愿你孤独、难过,或者生病死掉好了,我就是不愿看到你和别人在一起享受爱情、缠绵快乐。有时候,一个人的恨就像爱一样,是可以足够深刻而又具有毁灭性的。

而这种不安全感导致的强烈嫉妒更是情人们更加会有的最糟糕的感觉:有时候,最为平凡、单调、寡情少欲的婚姻似乎都比它好些。不安全感会歪曲事物的意义,毒害彼此间的信任。

所以在那次可怕的空袭之后,面对萨拉突然而又冷漠的别离,莫里斯只能说服自己接受一个原因:萨拉有别的情人了。于是他又克制不住地雇佣侦探一次次跟踪,以获取萨拉和他认为的X号、Y号…情人的任何情报。

侦探终于把从保姆手里得来的萨拉的日记交到莫里斯手上,然而事实却和他臆测的大相径庭:在空袭后莫里斯的昏迷中,萨拉以永不相见的条件和上帝做了交易,以换得情人不死。莫里斯的苏醒让她被信仰的力量震撼,并自觉兑现在上帝面前许下的承诺。

得知真相的莫里斯迫不及待与始终未能忘情的萨拉重聚,萨拉发现自己仍爱着莫里斯,所以打破了对上帝的誓言。不久,莎拉病倒,并于短短数天后去世。信仰如爱情一样介入这对男女之间,对于上帝的力量及“背约所导致的惩罚”,萨拉无法抗拒,莫里斯则拒绝相信,但他们的情路终究走到了尽头。

格雷厄姆·格林在书的开篇写道:这本书讲述的是恨。然而恨其实是包含着嫉妒、猜疑、渴望得到和害怕失去的一切爱的总和,所以这本书其实讲的也是爱。莫里斯的爱以嫉妒、愤恨的方式热烈存在;丈夫亨利的爱以善良、温和,但萨拉不能感受或认同的方式存在;萨拉的爱以顺应着情人的任性,以及在信仰中痛苦挣扎的方式存在。

在莫里斯疯狂的嫉妒当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感情冲动又热烈的人的影子,当真正的爱情到来之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而又不顾一切的去拥抱面对,宛若扑向火焰的飞蛾。而亨利刻意假装毫不知情只是害怕失去萨拉的无奈之举,也总能让我想起在爱情之中一再妥协的男女,宁肯欺骗自己接受这段苟延残喘没有温度的感情,他们也舍不得轻易放手。

最让人心疼和难以评判便是可怜的萨拉,她原本拥有着热烈而鲜活的情感,而一段平淡无味的婚姻中逐渐抹去了这一切。当生命重新被注入鲜活的力量,甚至不顾一切收拾好行李准备与亨利诀别、拥抱和莫里斯崭新的生活之时,她也未曾意识到这只是另一个结束,甚至是一个如雪花般飘落融化再也没有新生的死亡。

也许我们并不能认同莫里斯这个具有阴郁和负面特质的男子,和那个迷失于凡俗之爱与信仰之爱的萨拉,或是这样一段不顾一切因此具有伤害性的恋情,然而还是不可自拔地被感动了。这份热烈而又纯粹的爱,甚至可以超越道德,无视一切。

————END————

文/胡豆芽 于2018年4月14日

图/豆瓣 同名电影剧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