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3
这一次的开封学习之程,是从拖着嗓子沙哑,流着鼻涕,脑袋昏沉的躯体踏上高铁开始的……
一年多没有坐高铁的我,一坐就是近五个小时,还是在早上加中午只啃了一个面包的前提下。因此,当列车到站,走出站台的那一刻,我差点被开封的妖风给收走。
风大,是开封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后面的历程也证明,开封大的不仅仅是风。
风是怎么个大法呢?“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当然不会是这种大风啦,只是开封的风刮起来的时候,就好像有一支乐队在你的耳边演奏,不光演奏,有时还会夹杂着武术表演,若不是有扎实的“基本功”(体重),可能就成为它的手下败将了。遇上它“慷慨”的时候,还会送你一嘴“咯吱咯吱”。
风大的开封,白杨树在这扎了根。因为要汲取水分,杨树根愈扎愈深,树干也愈加丰茂,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挺立在路边,挺立在略带荒凉,缺乏植被的黄土上。贞元学校的校址就是在一处四周被白杨树包围的地方。
校区坐地面积不大,目光所至,唯一幢宿舍楼,一幢教学楼,一做食堂,一片操场,一个篮球场而已。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大的场地,却在养育一群“大”人。
“办一所薪火相传的国际学校,让每个学生能做最好的自己”是伟大的匠心,秉承这一匠心,开封的课程设置也别具一格,这次学习,有幸听到春燕老师带领六年级学生思考何谓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策略,从课文中学习到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策略,联想到自身,为什么要来贞元学习,学的是什么,如何去学等等,更有幸领会到王校带领七年级学生穿越孔子课程,引导他们探讨何谓仁义礼智信,道统政统学统变与不变,儒家能否在今天开创出新局面……穿梭古今,与大师对话,纵古观今,畅谈未来,这是一堂怎样的课程,这是一场怎样的世纪对话,令人如痴如醉,沉醉其中。
每一位老师上课总是充满活力与激情,我想,这一定是伟大的匠心支撑着他们。当然,光有活力与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坚定信念,并将其传承,必定少不了博大的知识。因此,在贞元的学习听课之余,教研和共读也是他们的常态。一坐就是半天,大家已习以为常,坐下,打开书,一人读,一人释义,最后由王校提点,这是共读的一贯步骤,而共读的书籍往往都是哲学、心理学等经典之作。教研呢,则更为宽泛,大到研发课程,小到一堂课,一张预习单,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有如此完整而强大的团队及教研,如何不能造就一位位博古通今的优秀教师呢?
在这样的学术气息熏陶下,孩子们更是十分地优秀。不管是大课间的井然有序,仪式感满满,还是每周一次的小桥音乐会,你会看见——感动,当这样的感动达到顶峰,那就一定是观看了一场掌声不断,鸡皮疙瘩满身的英语音乐剧,从上场到谢幕,我的眼中常含泪水……
离别之际,诸多不舍,频频回首,魂牵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