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静下来,缓下来——教师要调整好心态
第49篇
像风一样自由由于各种原因,现在的学生的确缺少规矩意识。 大多数老师,遇到孩子吵闹,有时为了立即制止,不耽误教学任务的完成,基本靠吼,“以暴还暴”。静心反思,教师的应对方式,会导致恶性循环。所以,碰到问题时,老师们应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我们经常会责怪学生不遵守纪律,其实就是缺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感受。
上学路上,送孩子上学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对孩子都是满心赞许,亲昵心疼。在家里,孩子犯了错,家长们肯定比较宽容。如果孩子在校犯了错,作为教师,语言过激,与家长教育方式反差过大的话,不利于孩子接受,老师不防转换思维方式,这样去做:
一、课间多与孩子聊天,借机沟通。
作为教师,工作繁琐。老师可随时、随地见到孩子,就与孩子聊天沟通。比如:我班有一个女孩特别爱笑,真的是不分场合。老师着急排节目,可一抬头就看到她与同学们在大笑,看后我真生气。第二天孩子早到校了,我就与她聊天,聊到老师喜欢爱笑的孩子,聊到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慢慢地就聊到有时候有的场合是不能笑的。孩子很聪明,明白了老师的用意,表现越来越好。
二、把任务分配给孩子,角色体验。
有些孩子虽调皮,但如果你试着给他安排些活干,你会发现他很用心,很能干。孩子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老师的不易。作为教师,我们不妨学会放手,引导孩子们在体验中成长。
三、举办相关活动,丰富学生体验。
在小学阶段,情绪是这一特殊时段的主角——小学生有了五彩斑斓的生活,领略着丰富的情绪体验。但是,现如今由于家长、学校、社会都太看重成绩。孩子们每天忙碌奔波在上下辅导班的路上,生活体验太过单一。单一体验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可举办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健全、积极的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作为未成年人心理环境的“重要他人”,教师的言行会直接、间接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影响。作为教师,我们也要重在调整自己的心态。你不妨试试以下方式:
一、教师也要学会给自己“减负”。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意识地增强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才能保持一个强健的体魄和一种健康的心态。
要改变这一切,老师自己首先应该转变观念。“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作为一名好教师,就应该是工作出色,同时,又会享受生活。假期外出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能放松一下紧张而疲惫的心情。通过旅游,增长见识,心情也会开阔起来,特别容易投入新学期的工作,干起活儿来也会精力充沛。
二、教师也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教师可与同事交流,汲取别人的“减压”的有效方式。与朋友们多聊天,聊工作以外的大千世界。
教师减压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运动、参加集体活动等。有的老师很喜欢爬山,一到周末,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到附近的山里去,呼吸新鲜空气,体味人生的快乐。
而对家长来说,教师也是社会众多职业中的一种,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应当多给予理解。一些学生家长就理性地表示,如果教师的身体不好、心理压力过重,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只有让每一位老师真正愉快地工作、健康地生活,孩子才能快乐地学习。
三、教师也要学会自我“调节”。
一些心理专家呼吁,必须建立教师心理干预机制,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教师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
如果条件不好,各方条件达不到,老师可多看书,提升自己。通过读升高教学艺术,开扩眼界,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
四、教师要学着搞好几个“关系”。
大部分老师由于接触面狭窄,工作繁忙,责任心强,往往为了工作忽视了搞好几种“关系”。教师要真正体会职业幸福感,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最后,生活中谁都难免遇到挫折,产生烦闷、恼怒等消极情绪,要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寻找合适有效的情绪发泄方式,其中体育运动就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途径,而运动带来的身体健康也更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为营造良好心理打下基础。
(2021.4.14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