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得的大城,退不回的故乡
1、
前几天,出去办事坐公交各种倒车,大概是因为有段时间没坐公交了,以前熟悉的路线和车站都有了新变化,回来的路上我不知道怎么乱坐的车,只知道终点是可以到的。
但这趟车走的路线我却从未经过,好似荒郊野岭一般的路线,倒也是道路平坦宽敞,两边除了城乡结合部的民房特色,更在进行着各种建设,这让我瞬间有了“这还是北京吗”的念头。
想想也不奇怪,北京之大是出了名的,这里的已经是经过北六环沿线了,此情此景有什么好奇怪呢?虽然看起来偏僻的地方,却有发达的公交网络和宽阔的新马路,迎面而来行色匆匆的下班回来的人们,几乎都是年轻的面孔,“北漂”的年轻人越来越往更边远的地带集结。
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刚来北京暂住过一小段时间北五环外的清河镇。那时的清河还不如现在房价这么高,高楼与小区、商场等那么多,到处在搞建设,还算是城乡结合地带。而如今,清河的地界俨然一副繁华的模样。
其实这么些年,在清河往北的西三旗与回龙观,直至往北到六环,城乡结合部的感觉是越来越往后退了,城与村的较量中,城在逐步胜利,村逐步在消亡。
2、
当然,我无意于探讨写一篇关于这个城市的变迁的鸿篇巨制的文儿,我只是想慨叹于自身的个体感受和身边真切存在的小烦恼、小忧愁。
就比如,每年的四五月份,周围的朋友,或者认识不认识的人们,来到这个城市谋生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或青年或中年的父母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谋得一个京籍的父母们,为了孩子们的上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茬又一茬,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狼烟四起。一场没有警戒标志的“战斗”让我们这些离开家乡无处可归的都市“异乡人”一边在自怨自艾,一边又在尽一切可能争取努力。
再比如,因为这个城市一年比一年收紧的人口政策,落户京籍的几率跟这个城市的车牌摇号系统一样了,越来越成为“北漂”的普罗大众心中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和机缘,需要靠多大的运气和人品爆发才能好运“中签”?
于是每年的毕业季,我们的这样的父母,即使拼劲全力让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非京”孩子们有了一个小学的北京学籍,最终还会因着将来到底不能参加高考而选择“逃离”。于是,北京周边,天津,河北,老家,甚至国外,都是一些初高中毕业生的各种分流与去处。
3、
而我,也总是在担心几年后自己的孩子要读中学将何去何从,是回到她户口所在地我陌生的H城,还是另寻他路,我不得而知。每每跟朋友聊起,总是有种莫名焦虑郁积心头。
就像经常有亲人朋友问:现在政策放开了,你怎么不趁年轻再生个二胎啊?我在调侃中回答:再生一个别的且不说,再走一遭非京籍儿童上学的老路,我可真够了啊!虽是玩笑,却是真相之一。
所以,总有一些骨感的现实打败了丰满的理想,让你不得不做一些舍弃。
有人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说这话时,一股豪迈之情涌上心头。是啊,天下之大,哪儿不能找一处栖身之所呢?正如我有北京本地的朋友说,实在不行,你们还有可以退回的故乡,而我们本地人呢真得无路可退了。她说的没错,北京这个城市作为首都是全国人民的首都,而于他们,却是故乡。
然而,我们这些或从求学或从工作的时候离开故乡的人们,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人们,在这里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这个城市,早已融为灵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吧,一朝因为种种不得已,选择离开,真的有可退可守的故乡在那里等着我们吗?
我不知道!
4、
北京不是我们的家乡,但故乡亦是面目全非,我们仿佛仿佛从未远走,但有多少次归去,发现已经不认识故乡。早在我们离开了那里之后,都变成了一个回不去的异乡人。
无论是我们这些靠读书进入城市的人,还是那些很早就进入城市的普通打工者。我们之间面对故乡的经验并无二致,故乡被异化为了他者的目光,回家是自我欺骗的幻觉。
我们与他们一样,是城市的边缘人,家乡的“异乡人”,精神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我们与那些打工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在于,我们可能会讲述、修订、抒发自己的经验,而他们才是沉默的行动者。他们的行为比我们更重要,因为正是他们携带着关于城市的经验和记忆回到故乡后,可能会改变故乡的面貌。
而我们只是吟唱着故乡的挽歌,在城市中继续生活、怀想,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回不去的家乡…..
5、
写着以上一些梦呓般的感慨时,我恰好与好友聊着自己对未来对孩子将来上学的种种琐碎的不安与担心,我说:突然间,有种天下之大何处是我家的感觉。她说:不怕,有我们大家陪着你呢……一句话,足以感动我,戳中泪腺。
是啊,一晃在这个大城呆了十几年,我和很多迷惘的人们一样,还是个“北漂异乡人”,大家一样有着并不是想回就能回的家乡,一样向往并奔着前方那束似乎可以奋斗的梦想中的光亮。
读过昆明诗人于坚一首诗歌《故乡》:
从未离开 我已不认识故乡
穿过这新生之城 就像流亡者归来
就像幽灵回到祠堂 我依旧知道
何处是李家水井 何处是张家花园
何处是外祖母的藤椅 何处是她的碧玉耳环
何处是低垂在黑暗里的窗帘 我依旧知道
何处是母亲的菜市场 何处是城隍庙的飞檐
我依旧听见风铃在响 依旧看见蝙蝠穿着灰衣衫
落日在老桉树的湖上晃动着金鱼群 我依旧记得那条
月光大匠铺设的回家路 哦 它最辉煌的日子是八月十五
就像后天的盲者 我总是不由自主在虚无中
摸索故乡的骨节 像是在扮演从前那些美丽的死者
是啊,无论你在哪里生存或者生活,所有人皆为过客,皆为陌生人。
吹灯拔蜡的扫荡芟除,无边无际的大城宏图,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城市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故乡、脚印、小城、村庄、影子,早已无踪……
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
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走得进的大城,走不近的小魂;离不得的大城,退不回的故乡。
当人生迷失了方向,就算回到最初的故乡,也找不到内心的安全感,因为无处安放的灵魂是没有根的。或许,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逃避和追寻中,内心的那一扇希望的窗,是让我们自己无论是在天涯还是海角,看似坚强下来的唯一理由。
所谓故乡,其实也就是安心之所罢了。等到人之将暮,乡关何处,我们才更会体味:究竟什么,才是身在异乡的我们活下去的信仰和归属?才是我们存放心灵的家园?
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忖量,答案,一直尚未知道……
作者简介:小敬,河南信阳人,居北京。热爱生活里的柴米油盐,也热爱生命里的笔墨纸砚;业余努力写字,也愿意与你分享各种美好情意。个人微信公众号:敬夜思(ID:jingyesi1218)感谢关注,关注支持更多原创。原创文字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盗用必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