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

2024-09-12  本文已影响0人  张曼歆

我每天都遛狗,早晚各一次,除了极少数情况。
遛的多了,就遛出了一些经验。比如,第一次见面的两只小狗除了不停的摇晃尾巴之外,喜欢试探性的闻一闻对方的屁股就是相对友善的行为。反之,如果其中一方一动不动,轻微摇晃尾巴,只等着对方靠近自己的狗,就可能是具有威胁性的。其次,就是那些,飞奔着,狂叫着,朝对方跑来的小狗(小型犬),也是极具威胁性的。它们并不是活泼的代表,更多时候是为了攻击,尤其是公狗遇上公狗,打架的情况更为明显。
不要小瞧这样的经验,总结起来并不简单又十分重要。有的狗拴着绳,明明不停摇着尾巴,眼巴巴的盯着你家的狗。看似友好无害,等着你家小狗找它玩儿。可等你家狗稍微往它身前凑一凑,闻一闻。这小东西张嘴就是一口,狠狠朝着你家狗的脖子咬下去。狗的反应速度是很快的,这过程只要一秒不到,你根本来不及反应,更别提保护自家的狗。事发之后,便是自认倒霉。人与人之间道一句抱歉罢了。于是,我也只能寄希望于自家的狗能反应更快些,躲避伤害。因此,若是自己能早早判断出危险的信号,就能避免自家的狗白白被咬。
自从养了狗,我的心,便有了发自本能的“操劳”。这种感觉和照顾好自己是截然不同的。照顾自己是天性,而照顾他人并不是一味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做就可以了。而是随时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一个过程。就像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便是父母之爱狗则为之学经验。(笑)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的,便是给予者的一厢情愿和盲目罢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很重要。

养了狗,我更能体会到,掌握分寸感是十分重要的。过多的约束,付出,保护并不能真的促进小狗的成长。多受伤也是它自我增长经验的方式。被咬几回,也许它就不会盲目热情的再跑去和陌生的小狗亲近了。可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小狗受伤。因此还是会把发生危险的几率降低。那如果是养育一个孩子呢?这样的付出又会怎样?难以想象。我也不敢再去想象。
为狗操心的事非常多,并不比养一个孩子好到哪里去。共通点是,心会变的“酸涩”。
小狗好动,年龄小的狗更是如此。我喜欢带它走一走“风景”不同的路。阳光更好的路;植物更茂盛的路;跑起来更宽阔的路。好像只有这样,我才会觉得不亏欠它。
那么可以想见,那些没能为孩子铺垫好优越生活的家长,内心的酸涩又会是怎样的滋味呢?或者说,真的有家长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是足够的吗?
那么当孩子不能够时刻表达出理解和感恩的话,家长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中国人的含蓄有它独特的美,可是含蓄背后长藏着的诸多遗憾就犹如自食苦果。美则美矣,却无法长久。艺术创作需要遗憾和留白的美来铸就经典,而生活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慰藉来温暖彼此。
为什么人类那么喜欢狗呢?人们喜欢的到底是狗还是狗身上那种对自己的付出完全认可和依赖的感觉?
因为狗的直白表达足够热烈直接,才能激发出人对于狗更多的怜爱和依赖。这种良性循环,也不应该只出现在人和狗的相处过程之中。
尝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效沟通,一直是我自己的重要课题。正因为明白自己的不足,才更要去克服它。这个过程也许很违背自己的性格和习惯。但是这些年来,我已经越来越能掌握这个能力。我很感谢我的小狗,它在陪伴我的同时,也让我在许多事上,有了更多反思。矫正了自己许多的行为。
哎,养狗的路,任重道远,做人的路,更是长路漫漫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