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认知觉醒》40条金句值得深思
买了一堆书没读,心中有无数美好的愿望,想着好好读一读一直以来想读但又还没时间读的书,现在我的假期已经过半,可是放假前买来的一堆书,到现在几乎没有动过几本。似乎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得太多,做的太少”“睡前信誓旦旦,醒来一成不变”这些说的不就是我吗?
读了《认知觉醒》这本书,书中的每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在成长的路上,“自己”就是最好的朋友。
01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
02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
03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04耐心就是这样,不能急于求成,允许自己缓慢地改变,甚至经常失败。
05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06恐惧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视它,它就原形毕露。
07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08元认知,就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
09我们总是这样,一开始只想找一根绳子,最后却牵出一头大象。
10自己行动力弱的时候,脑子里对未来的具体行动肯定是模糊不清的。
11分心走神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觉得当下太无聊,所以追求更有意思的事情;二是觉得当下太痛苦,于是追求更舒适的事情。
12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13很多人喜欢向能人索要书单,认为能人们推荐的书肯定很好。他们按照书单兴冲冲地买一大堆回家,读的时候才发现那些书根本没能人们说的那么好,有些书晦涩、难懂、根本读不下去,没过几天,他们的兴趣就消失了。
14距离我们太远的事物,我们通常无法把握,无论它们是令人痛苦的还是令人享受的。
15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从想法到语言再到文字,即将网状的思维变成树状的结构再变成线性的文字,相当于把思想从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态——那些固态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16《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说:“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当然,教的最高境界是用最简洁的话让一个外行人明白你讲的东西。
17当一个你精心打磨的作品打动了别人,它产生的影响力将远比每天都写但缺乏深度的思考要大得多。
18孤立的知识就像沙粒,只有关联才能将其聚沙成塔,形成稳固的知识晶体,最终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19绝大多数人习惯以孤立的思维看待事物,喜欢花大量时间收集和占有信息;而另一批先行者则更喜欢拨弄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变得聪明了起来。
20要是一个人拥有的知识体系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他必定是个厉害的人。
21个人成长的目的已经不是“知道和理解”了,而是“判断与选择”。
22在个人成长领域,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
23搭建个人认知体系的真相: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
24跑步时总想着还剩多少时间就可以结束,读书时总想着还剩多少页就可以完成,背单词时总想着还剩多少个就可以完事……这样的心态会使注意力处于分散状态,很难全身心投入事物本身,不管什么时候,身后好像总有个声音在不停地催促:快点、快点、再快点,赶快完成它!
25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26一个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个只知道冲刺的人,而是一个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27做规划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严格地按计划执行,而只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
28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
29我想你有必要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行动量,看它是否突破了发生改变的阈值。因为付出的努力必须达到某种程度才能影响一个体系,而努力程度低于这个阈值时,你的行动就会收效甚微。
30一开始做不好很正常。
31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32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33我并不是在做这件事,我只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34一旦认知上想通想透了,行动时就不需要用大把大把的意志力来支撑了。
35读书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
36真正读好一本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要费力得多。
37费曼技巧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38痛苦哪里是什么坏事,那简直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信号与提示!
39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改变,而不是形式的完美。
40我一直很想知道,一个人觉醒的起点到底在哪儿?现在大致有了一个答案,那就是:觉知。当一个人能够觉知到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的时候,就必然会主动做出新的选择。
写在最后
我们之所以有时候感觉到迷茫和困惑,是因为认知出了问题。书中给出的: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跑步,人生最低处长成本五件套,如果我们能认真坚持执行下来。那么脱胎换骨的改变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