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城市等闲人

《三线城市等闲人》第五十章 独游,陪伴自己1

2020-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经典老表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当人们为了生计,为了家庭而工作了一辈子,或许只在一个地方呆了太多年,而无暇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人文古迹,无暇去国外的世界看一看,感受异域的美丽。更无暇真正地陪伴自己,很好地陪伴自己一次。

故事一则:一对老夫妇省吃俭用地将3个孩子抚养长大,他们终于可以不用工作了。孩子们决定送给父母最豪华的旅游航程,好让老两口出去走走,看看,尽情享受一下富裕的生活。

老夫妇终于可以放下一切出发。他们带着头等舱的船票登上豪华游轮,这艘可以容纳数千人的大船,船上还有游泳池、豪华餐厅、电影院等等,这些无不令他们惊喜赞叹。老夫妇习惯性地看着价格表,各项费用都十分昂贵。节俭的老夫妇盘算自己不多的旅费,细想之下,实在不舍得轻易去消费。他们只得在头等舱中安享五星级的套房设备,到甲板上散步,欣赏一下海上的风光。

饿了时,舍不得去豪华餐厅品味精致餐饮。幸好他们怕船上伙食不合胃口,随身带着一箱方便面,间或在船上的商店买些面包和牛奶。就这样他们几乎度过了整个旅程。计算着这是航程的最后一夜,老先生想,若回到家后,亲友邻居问起船上怎么好玩啦,餐饮如何什么的问题时,该怎么回答呢?答不上来也说不过去呀。他就和太太商量后,狠下心来,决定在晚餐时间到船上餐厅用餐,反正是最后一餐,体验一下。他们来到餐厅,被服务生引领到一张餐桌落座,点餐。在音乐和霓虹的情景中,他们举杯对饮,老夫妇仿佛回到年轻的时光。

用餐时间已近尾声,老先生摸着钱包,招来服务生结账。侍者很有礼貌地问老先生:“能不能让我看一看你的船票?”老先生闻言不由得生气,“我又不是偷渡上船的,吃顿饭还得看船票?”嘟囔着拿出船票。服务生接过船票,拿出笔来,在船票背面的许多空格中划去一格,同时惊讶地问:“老先生,你上船以后,从未消费过吗?”老先生生气地说:“我消不消费,关你什么事?”服务生默默地将船票递回去,并耐心地解释道:“您是头等舱的船票,航程中船上所有的消费项目,包括餐饮、唱歌以及其他活动的费用都已经包括在船票内了。您每次消费只需出示船票,由我们在背后空格注销各项即可的呀。”

老夫妇恍然大悟,想起航程中每天吃方便面,什么活动项目都没体验,而明天就将下船,不禁相对无言。

老王是个乐天派,确切地说是贪图自我快乐的人,也是个家人认为的那种自私的懂得陪伴自己的快乐人。老王喜欢旅游,也喜欢将旅游的经历写下来,特别是自从独自出外闯荡,以及出国工作,人生的经历不断丰富,视野不断开阔,他更愿意以记录生活点滴和感悟的形式,不断积累,形成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认知,不断圆满自己的人生。写作,成为了老王自己与自己说话、交流的方式,独游,开始认真地陪伴自己。

喜欢舞文弄墨,虽然没有什么著作或文章见诸报端,老王却时常爱去记录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并由此而生的理解与感悟等,形成短文放在自己的文件夹里,或许在未来某天,可以让自己回顾人生历程时,有迹可循。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待老去的时候,可以有故事讲给儿孙们听。正如博尔赫斯所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的流逝使我心安。”在不断地写作过程中,让老王注意去观察周遭的人们,捕捉身边发生的事件,从这些人和事中,感悟生活的真相,这也让老王深深体会到那句“写作是过一种真正的灵魂生活,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

老王一逮到机会就一定是出去旅行的。世界那么大,我们应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充分欣赏那份美,打开自己内心的视界。特别是在中老年以后,我们一身轻松时,更应该计划着去远方,寻找自己内心里如诗如画般的山水,感悟自然之美;聆听不同的方言,感受语言的魅力;寻觅名胜古迹,感悟文化的积淀。

游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

那一山当然是泰山,那一水是济南的趵突泉,一圣人自当是孔子孔圣人啦。

今次,来到孔庙。孔庙杏坛,是孔子讲学之处,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遥想2500多年前,孔子首创私学,那时的学堂只是这里的一个草棚,一身躯伟岸长者坐于前面对弟子,而弟子们一定是席地而坐地认真听讲。

环观孔庙一圈后,老王在杏坛旁一长石凳上坐下,眼望着“大成殿”,静静地感受与冥想,却还是头脑空空,唯有敬仰之心泛滥尘上。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有“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思想,“三纲”“五常”“八德”,逐步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主张仁政和德政,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礼仪天下,天下为公。却如何现今社会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谁都是天老大,他老二?

思想起自己“在路上”,冥冥之中忽闻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呵呵。我不“知者”是也,但我要去登泰山,做个“仁者”就很好了嘛,喜欢登山,也喜欢有山一样崇高、安宁的品格。

游镇江,观金山寺,不解白娘子传奇

在到镇江的路上,老王就一心向往着到金山寺观赏,也是因为《白蛇传》的传说,法海将许仙关在寺内。而白娘子、小青呼来东海之水,与金山寺法海抗争,最后水漫金山。这传说也似有些蹊跷,心内疑问:金山寺湖面虽宽阔,却还是湖嘛,怎么会有水路引水进来淹了金山寺呢?莫不是有缘之水天上来?

沿大街趋近金山寺,先看到的是金山湖的早晨,旭日东升,水面波光倒映出山影塔像,湖旁亭台楼阁,荷花莲子,环绕湖面形成美丽画卷。沿湖旁一路走向金山寺,一种有年代感的古刹展现在眼前,那里有多少神秘呀,老王总还是心急地去探访法海和尚的所在。沿右侧石阶上山,一层层的庙宇,即看似相连,又错落有致,大殿布置分明,朝向布局齐整,大雄宝殿雄伟。来到山顶,望见宝塔,色彩鲜艳,由地面直连天际,正是“天地同庚”寓意。人们在山顶的小广场上晨练,聊天,即接了地气,也享了天赐吧。

从山顶左环下山的路上,在悬崖边上,老王终于见到了法海洞,看似破旧,似是无人前来拜祭或问津。人们对那个忠于职守的、不懂爱的法海和尚,是有大大的偏见了呀,而法海却是有其功名的,正如宋朝张商英诗云:"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伫立在法海洞前许久,头脑中恶补并搜索着对许仙、白娘子、法海传说故事的线索,总是不得衔接,问:许仙和白娘子是杭州西湖断桥相遇并生活在那里,怎么在镇江的法海不在洞里修行却去跨区域当片区也要管人家的事儿了呢?再有白娘子被压在杭州的雷峰塔,却不是金山寺塔下,为什么?无解中。呵呵,传说,就继续着美丽的传说吧。

未得见法海本尊,也未闻许仙和白娘子,或许是许仙与白娘子还在杭州西湖那边游玩的吧。在离开水淹金山寺的那个不懂爱的法海洞,却近边的一处庙墙上,看到了一只慵懒的女猫,悠然自得地歇息,也似守候着法海洞,似要对人说出些什么“传说”吧。

当朝拜了金山寺,细读碑文并与当地人聊天后,得出些答案。确原来,金山湖有个“白龙洞”,该洞可通杭州西湖,并连接到长江,所以可以引水进来。如此,似可以解释水漫金山之水的来路吧。现在湖面更加宽阔,壮观。

出金山寺,已经是大白天了,天气这个热和湿呀,才三十几度的温度,就让我顺着我这驴脸一脸脸地流汗,我并无不舒适之感,也许是因为经历过非洲及南亚高热47,48度高温的考验了吧,阳光下继续轻松愉快地徒步城市观光。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