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实战小百科

整天带娃寻找仪式感,不如过好传统年俗,春节这5日最具仪式感

2019-02-10  本文已影响27人  jason妈咪有办法

春节,是中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有仪式感的节日。

一年到头,无论收成怎样,生意怎样,到了这个时候都会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回家回家。而整个春节也是也是有几天是比较重要的日子。

1.小年

北方一般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一般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古代“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我家也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感受到过年的气氛。

传统习俗:祭灶、蒸花馍、写春联、吃灶糖、准备扫尘等

2.除夕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晚上看完电视,无论是不是很困,无论是不是很饿,每个人都一定要吃饺子,不论有多少冻饺子,除夕晚上那顿一定是当天新包的饺子,会用白菜,芹菜,老妈说希望来年要百财都来,勤勤恳恳地。

在刚过子夜12点时,就会跑出去放鞭炮,据说可以先请到财神:)

传统习俗: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吃年夜饭,看春晚,半夜吃饺子,放鞭炮

3.初一

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最大的正日子了,虽然昨晚大家都熬了一夜,但是初一早上,我们都会特别早的都爬起床来,为啥?压岁钱的诱惑呀。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同时,古代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杨贵妃生子时“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赐给儿子一道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小孩的是“压祟钱”,孝敬老人的才是“压岁钱”。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祝福老人长命百岁。

很多人在这一天还会去寺庙拜佛,抢头柱香,毕竟,咱们老百姓过日子就是过个团圆幸福,财旺福旺运势旺

传统习俗:拜年,压岁钱,吃饺子,放鞭炮

4.初五

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赶五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尤其放“二踢脚”(两响)称“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

现在已经禁放鞭炮了,虽然少了几分热闹,不过也多了几分祥和,有小baby的也不担心孩子被吓到。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中国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

传统习俗:迎财神,吃饺子,放鞭炮

5.正月十五

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是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正月十五闹花灯,小时候在市集上每年都会有花灯可以看,那时候会约上自己的小伙伴,十五晚上去看花灯。

过完十五就该收收心了,一切都要走上正轨了,学生要准备新学年的学业了,商家也开始开张了。上班的人也都准备开始上班了。

传统习俗:北方炸元宵,南方吃汤圆,看花灯

记得我们家小时候,是比较重视这几个日子。很多家长希望给孩子带来更多仪式感的生活,其实这些年俗里都包含很多项目,不妨每年都带孩子一起贴春联,或者自己写一张,去一起赏花灯,甚至自己去制作,在这些传统习俗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仪式感,相信未来,这些精彩也会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作者,不倾城不倾国只倾娃,育儿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有赞赏更是美滋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