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救救一直处在语言暴力中的我们?

语言,作为人与人文明沟通的工具手段。我想物件不具有属性,但执行的对象却可以持善持恶的态度地去赋予他一切本不存在的东西。
这种东西叫语言的执行力,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想法。
语言这把利刃,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百度给出的语言暴力包括两种网络语言暴力和低龄语言暴力。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相信在生活中都无处不见,再不济也经常听过,暴力这种东西其实离我们很近,以一种神秘的身份潜伏在我们身边。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也会被推上公共的平台,无权反驳,任人宰割。
《看见》中有一篇文章-“真相常流失于涕泗交加之中”,我觉得这种表达是很到位的。网络语言是无声的,但字字如剑,稍微控不了力度,就会万箭穿心。而我们都知道这种语言暴力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十分犀利尖锐,让人措手不及。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很少有人可以平衡好自己的情绪,不加以形成语言变成利剑去伤人。
网络是虚拟的,在这个虚拟的时空里,法律的实施力度很弱势,也不具备执行力。如果某个娱乐记者在微博开个玩笑,“那个明星跟那个明星在一起了?”
无论真假,这个消息借助这无形的传播工具,得以转发宣传的同时,再添油加醋,似乎拼了命被证明已经在一起了。对于丧失病狂的老婆粉来说,你知道女方是处于多么微弱的地方吗?
那些不堪的言语,那些不加以证实的玩笑,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速度,最后演变成了,多数人说对就是真相的恶劣“逻辑”。这种想法有多可恶吗?
千万不要随便说,我只不过是开个玩笑。语言暴力伤人,不外乎程度。
这种事情,放于现实生活中,她怎么那么小气,不就开个玩笑,这么玩不开干嘛?你永远处于看似很无辜的角色里,当有一天,被反弹到自身时,不要辱骂不要抱怨,别忘了你曾经也是他的战友。经常水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
人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人心本身也是靠血液支撑着,很脆弱的东西。他为什么不像五官,不像皮肤,置身于表层,因为重要,因为易受伤,因为他受伤可能会致死。
任何过分刺激性带有诋毁,攻击,诽谤的言语都是罪恶的,都是缺乏语言的教养,因为概念上的语言是文明的符号,所以,或许大部分人的使用方式和态度都是错的,那么我们改正就好了。
而我的观点是-人可以不扬善,但也不持恶。中性是大部分人只要稍微尽力即可为之的。这种小事,千万别吝啬不出力。因为我们有一天可能也会失去语言的优势,从施暴者变成被施暴者。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积累的恶意就如同成堆的垃圾,不加以制止,有一天也一定会成为你硌脚的障碍物。世界就像一面铜镜,你发出的攻击,有朝一日也会反弹,即使不在你身上,便意味着后代在替我们承担。
有人会反驳,法律给了语言自由表达的权利,所以这是法律许可的范畴。
那么我也可以明确告诉你,法律给的是语言使用权,不是语言暴力的表达权。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事情,法律都能替你们考虑清楚,思考这么复杂的事情,还是交给人吧!
人的通病是经常会靠着“思维定势”去定义所谓的对错! 这种情绪化的判定方式还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在于“弱者效应”。
当时爆红网络的是“最毒后妈”,网络流传出很多后妈虐待继女的视频,继女浑身是血差点致死。
一片倒的舆论借助着所拥有的资源,打着正义的旗号去人肉搜索这个后妈,除去网络上的语言攻击,还包括的生活上的动作暴力,最后结果却证实,此事完全与后妈无关,继女也只是患病医治而已。
当真相进一步被还原,人们又通常会借以各种荒唐的理由为自己开脱罪名,我怎么知道?我以为是?那能怪我们?
只有在了解一切真相下,才具有发言的权力。网络上的很多人仿佛如同再世英雄“包青天”帮大家主动“锄奸除恶”。但证据呢?大家都说,难道还能假?你知道有些人就是故意混入当中兴风作浪的吗?你们这么聪明看出来了吗?你知道还有些人,想的是大家都说,我也说,反正法不责众。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出“一个外国小伙被中国大妈碰瓷的事情”。于是一片刷下来的基本都是-中国大妈的素质怎么就那么低,外国小伙留个学还得这么可怜,这种碰瓷的人就应该被诅咒,应该被撞死……
其一,网络作为一个00后也普遍参与的平台,这些具有很强攻击性的语言,软件不应该有所限制吗?以前,童年是大人的缩影,是天真的象征。现在的你还会认为在这种话充斥着语言暴力的平台上,深陷其中的孩子能有自己成熟理智的判断吗?一直存着处子之心吗?我想,未必。其二,视频具有片面性,未被证实便得以传播,甚至把这种个体的攻击上身到了集体攻击,以偏概全地抨击社会一个弱势群体(文化素质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这种行为过分吗?我觉得过了。
带有个人色彩的恶意攻击诋毁,固执般偏见也会成为一个人无法驾驭于语言的弊端。所以努力多读点书,改变鄙陋的想法。人生而不易,何必处处不留情。
仅仅就这些吗?还有更可恶更可耻- 凌驾于道德绑架上的语言暴力。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便是-马云慈善的事情了。慈善不仅仅只是有钱人的事业,他是属于所有人的公益道德事业。你反过来说,他有钱所以他慈善,你可以接受吗?如果不可以,你怎么能要求他有钱,一定要去慈善,还要被当做理所当然审判道德的标准呢?所以千万别持有“你富你一定得去做”,能者多劳是最歪的观点。
捐赠救灾是主动的善意,不是持枪胁迫无可奈何下的妥协,《战狼2》几十亿的票房是对作品的认可,不是对人品的考察……。
明星捐赠的事情很容易引起是非,人们便是持着同情弱者反感为富不仁的心态,去道德绑架明星刻意性来表达他的善意。网络上曾经出现了投票-“范冰冰拒贫该不该被炮轰。”
你觉得呢?你有发言的权利,但你也有沉默的权利。人,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大的慈善。
“骂座的道德绑架”其实才算是生活最常见的,前些天搭车回母校的时候,看到一个学生因不让座老人而被老人愤怒攻击-什么学生,这么没文化,都不知道让老人,还读什么书,难怪社会不要你,亏得还是个男的,也不知道绅士……
那会儿在场的时候,我发现还有其他准备让座的好心人,但因为一直愤愤不停的语言攻击,而停止了本善意的行为。
要求行善的是我们,止善的也还是我们。真可笑……
同样的事情,我在新闻上看到,甚至是更恶劣,北京地铁上有个女大学生因为经期不舒服没让座被老人殴打致伤。
我曾在网络看到一个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很暖心的回答:我会扶,因为我家中也有老人,我希望有一天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也能被及时救助和照顾。那个答案复制在这件事情上,我想也是行得通的,我们之所以选择让座可不可以是因为,我们无法随时照顾到他们,我们也希望自家的老人出门时能被多一点关照.
无论公交还是地铁上的位置,说实在话都是“公座”,并不是被买断的固定座位。所以,我们交钱之后都有享受它的权利。当这种需要达到渴望时,我们可不可以也用委婉的方式去询问。老人,没有“倚老卖老”的权利,强迫性要求别人为其让座,享受者也没有非要让座的义务。
在人挨人人挤人的模拟小型社会里,人性得到充分地展示,世界是一面铜镜,你给予了善就会被赠予善,你给予了恶,也会伤到自己。
昆明现暴徒,无辜百姓受伤的事情一出,网友们又尽责做起了监督的义务。哪个当红明星第二天的微博还在讲着无关昆明事件,就会被恐吓诅咒-你怎么还吃得下,你怎么还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不是你被砍死?……
这不是我听过最荒唐的事情,我不刷微博不追八卦,都知道了某女明星暴瘦,前男友微博被攻陷,你怎么还吃得下,你这个负心汉,伪君子……
沉默不代表漠然,转发或点根蜡烛也不一定是真心的。这种不出自于真心而出于任务的微博,真的是我们想看到的吗?真的是我们所希望的吗?人的真心是有限的,在无尽地被强大的舆论剥削下,请你记得问他,他还剩下什么?
《饥饿的苏丹》大概表达的是,秃鹰正在身后等待一个饥饿瘦弱的女孩死亡,虎视眈眈,准备死后再吞食她。网络焮起了一堆语言暴力,伪善的小人,卑鄙自私的屠夫,踏在生命上的荣誉……
同年,原作者自杀,这是最好的结局吗?你们知道吗?你们应该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因为这幅画,人性突显的淋漓尽致。换做是你会怎么做?拍还是救人?你也知道,如果不是这张照片你可能还不知道苏丹有多么地贫困多么地艰苦,而现在的你却多么地幸福。
这个饥饿和平的主题搭上的仅仅只是两条生命吗?这幅灵魂作品却止于语言暴力中,丧失了它更高层面的写实价值。
杀人是犯法的,但法不责众,所以网络语言暴力好像永远都处于强势地位。这种被迫性的自杀,难道不是一种间接性的他杀吗?法律无法惩罚那些参与的语言暴力者,但是语言暴力的罪恶就在那里,再不为他们负责再让他们肆意妄为,后果不堪设想。
你知道,还有多少人在私底下承受着语言暴力的侵害?多么痛心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