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读书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究系骂人还是夸誉?

2021-09-15  本文已影响0人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诗词大会第6季播出以来,百人团“忽高忽低”的水平,让观众们为他们捏把汗。杜甫写一首28字骂人诗,后两句你经常引用,没点文化还以为是夸人。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好诗好词,人人都爱搬运引用,但诗词的本意往往在搬运间被模糊掉了,比如这句诗,出自“诗圣”杜甫之手,杜甫写这句诗是骂人用的,是不是有点意外?

只看这句诗的字面意思,就是讲音乐好听,比得上天宫的仙乐。天宫的仙乐我等凡人虽然没听过,但我想,耳边这乐声如此美妙,天宫仙乐也不过如此了吧?太幸运了,我竟然能听到如此好曲。

但这句诗的真相是:杜甫表面夸曲子好听,实际却把人骂到骨子里去了。杜甫是文化人,文化人骂人不会直接上脏字,而是拐弯抹角来。原诗出自杜甫《赠花卿》,看题目就知道此诗是杜甫专门写给“花卿”的作品。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问题来了,花卿是谁呢?花卿是唐朝的一个武将,名字叫花敬定。花敬定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很大的名气,跟郭子仪那种级别完全不能比,但花敬定惹到了杜甫。原来,花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一个部将,论打仗还是有三分真本事。

但这个人太骄傲了。他的骄傲表现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带着人马平定了梓州刺使段子璋的叛乱后,开始了一系列神操作。立下如此大功,本来骄傲点也没啥,但花敬定自己反而开始纵容手下兵士到处抢东西。

有个女子手上带着金镯子,花敬定看到了,就让兵士去抢。女子不肯,花敬定一怒之下吩咐兵士断其手腕,将镯子硬生生取下。可想而知,杜甫看到这些事,会有多厌恶花敬定。

而且,花敬定返回成都后,每天在府中饮宴,丝竹歌舞不断,他使用的音乐居然还是天子礼制,这在古代可是大大的僭越。论辈分,花敬定是杜甫的晚辈,而且花敬定这样一个小小的稍有战功的武将,杜甫完全没必要去夸他。

所以当杜甫坐在花敬定的家庭音乐会上,听到那些美妙乐曲时,他写了这首诗。看起来,不管前面两句还是后面两句,都是在讲音乐动听,其实不然。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讲成都(即锦城)上空整天飘着美妙悠扬的乐声,这乐声如有实质,飘啊飘啊,飘到江面随风悠悠四散,或者缓缓地飘入云中,让人的精神都随之舒缓下来;

这么美妙的乐曲,原本应该是天上(皇宫)才能演奏,人间本来听不到的,现在居然也能听到了啊。既然“只应天上有”,人间本就不该“闻”,偏偏杜甫还在花敬定的音乐会上听到了这种曲子,而且不止听到一次,整天都能听呢。

短短28个字,杜甫将内心的讽刺都写出来了。这讽刺不是直接来的,而是表面夸,暗地里讽刺,这才是绝妙的地方,没点文化、没深入了解,单看诗句表面,谁能看出这是骂人用的句子呢?正所谓“似谀似讽,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也”。

中国诗词的文化博大精深,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

以上基本全属“抄录”,咱呢是为了把所讨论的问题理解得清楚明白。

接下来呢才是笔者的认知:上文所言,确有道理。不过咱中国的语言文字里,基本的字解词义自然相对恒定对吧,要不然作为工具的语言文字肯定无法拿来供人进行基本的社会交流。但仍旧有一些涉及社会学科,或者说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和面对不同的语言环境时,那些“相对恒定”词语都会凸显一定的甚至全盘否定表达你信不?笔者老家山西晋南农村,如果受到他人的大力帮助,受助者通常会很感激:“俺这辈子可把你记住嘞”,双方都欣慰没问题吧;但同样的话,比如在电影《算计》里,言者与听者都变成那种混码头的家伙,语气和语义自然也变了,原本的感谢报恩也变成了要挟和威胁。

再比如以下词语,你说是褒义还是贬义——

骄傲,妩媚,按图索骥,暗送秋波,独善其身,粉墨登场,顾影自怜,规行矩步,呼风唤雨,昏天黑地,冷若冰霜,冷眼旁观.......

结论来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在杜甫诗歌里,花敬定的家庭音乐会上,的确是暗讽,是诅咒,是嗤之以鼻,但并不妨碍此两句诗在今天的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理解——称誉、称赞、以及打心眼里的赞许。

所以,尽可继续按你的感觉来好了,没错的。譬如一位女士,感觉“蛋挞”一词很不雅,因而拒绝品尝,点菜时也忽略之,正常至极,原因也简单——感觉别扭。

“马后炮”这个词在绝大多数人的表述里,意思指向是“为时已晚,赶不上趟了,好事遂成遗憾”,从来无人表示有过误会。忽然有个家伙自觉多才,说:“‘马后炮’乃象棋对垒里‘将死’对手几乎最完美的的招式,故而以此喻‘没赶上趟’没道理;相反,是一种绝佳方式.......”

甭问,此主儿不是个傻子便是个痴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