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真的是这样吗?
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迷茫,例如,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怎么选择一本书?不知道遇到的人是不是对的?
小到连吃饭都不知道怎么选择饭菜,大到人生方向的迷茫。
对于现在我来说,价值观的取舍处于摸索中阶段。
稻盛和夫说:“在八十余年的人生中, 我不断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就是人的正确的‘活法’,也就是人应有的生活态度。”
稻盛和夫先生用了八十余年的时间去思考和践行着人的正确活法,对于急需确定价值观方向的我来说,这是巨大的安慰,内在的急需和迫切没有那么强烈,前方有巨人引路,我走得比较踏实。
我们看到的是真的吗?
有时候看到的东西,我相信了,为什么相信呢?因为它们都是源自于现阶段的经历经验,现阶段的学识等。
当然可以相信、验证、修正现阶段的问题,还没接触稻盛和夫先生的时候,修正的是自己的感觉,自己感觉舒适就好。
接触稻盛和夫先生之后我想法有所改变。
在《活法》一书说到“反复这样的自问自答,就是说,是不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一次又一次,我不断扪心自问,借以审视自己动机的真假善恶。”
今天遇到了现阶段看似做不到的事,原本答应大家的事情,出现退缩、畏难,心里蹦出做不到的想法背后是什么?我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
为什么又会产生愧疚和无奈,一方面是因为我说想带大家做两个月的活动,共有八次,那时候的动机纯粹是想帮助大家落地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现阶段自己的阅历确实不够。
在认可和帮助上面自己没有准确铆定一个动机,出现了多个动机,摇摆不定,心里矛盾,达不到自洽。
情绪的波动,和心里的动机是相互挂钩的。
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我看到了一开始纯净的幸福,到现在的愧疚,情绪上的差异,是源自纯粹的动机没有找到。阅历不够可以想办法解决,但是动机是需要觉察和调整的。
也许,这就是不断重新修正的最大的意义,持续修正的是动机,这不意味着就是失去了自我,不意味着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我做出的决定就是今晚先和大家沟通,如果大家觉得这事可以做下去,那就继续下去。如果大家都觉得时间凑不起来,那就有缘再相见。
上个星期二晚上和大家约定的是这周二晚上九点讨论非暴力沟通,虽然今天晚上延迟了大概有半个多钟头,但是我全程都是放松的。
在和大家的沟通当中,我再次坚定,即使看是能力不足,也无法阻挡纯粹的动机。
“相约星期二”我做不起来,但是我可以做线上的“死亡咖啡馆”,活动的意义在大家的心中,这和利益无关,和遇见有关,遇到了就一起干件事。
世界真的是这样的吗?
答案充满无限可能性。